这么久了你为什么还记得?最新Sci Adv揭示特殊“分子胶水”——KIBRA与PKMzeta的结合确保了记忆的稳定存储 |
![]() |
这么久了你为什么还记得?最新Sci Adv揭示特殊“分子胶水”——KIBRA与PKMzeta的结合确保了记忆的稳定存储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7-09 14:03
记忆是如何在数年到数十年内保持稳定的呢?无论是初次踏入动物园、海洋馆的兴奋,还是初次驾驭自行车的颤栗,那些珍贵的童年回忆往往伴随我们直至成人。然而,这些记忆是如何穿越岁月长河,得以终生留存的呢?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 KIBRA anchoring the action of PKM maintains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机体长期记忆的生物学解释。研究聚焦于一种名为KIBRA的关键分子,它如同记忆世界的 超级胶水 ,能够锚定其他分子,从而巩固记忆痕迹。
论文的作者,Andr Fenton教授指出,过去对长期记忆存储机制的研究多关注单个分子的独立作用,而本研究则揭示了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确保记忆的持久保存。深入解析记忆的保持机制,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大脑运作的理解,还有助于未来针对记忆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的开发。
此前的研究表明,神经元能以强突触和弱突触的模式在记忆中储存信息,这就决定了神经网络的连接性和功能,然而,突触中的分子并不稳定,其在神经元中会不断移动,并且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被消耗和替换,这不禁让人疑惑,记忆是如何在数年到数十年内保持稳定的呢?
在这项对小鼠进行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重点关注了KIBRA(肾和脑表达蛋白,kidney and brain expressed protein)分子的重要作用,该蛋白的突变与机体记忆力的好坏密切相关。研究着重分析了KIBRA与另一关键分子 蛋白激酶Mzeta(PKMzeta)之间的交互作用。PKMzeta是已知强化哺乳动物突触连接的关键酶,但其自身稳定性不足,几天内便会分解消失。
一种特殊的 分子胶水 或能确保记忆的形成和稳固
图片来源:Science Advances (2024). DOI:10.1126/sciadv.adl0030
实验显示,KIBRA正是长期记忆的 缺失拼图 。它如同 持久性突触标签 或强力胶水,选择性地附着于强突触并与PKMzeta结合,同时避开弱突触。在记忆形成的过程中,参与记忆的突触被激活,KIBRA随即定位其中。PKMzeta则吸附于KIBRA标签之上,保持突触强度,使突触持续吸引新生的KIBRA和PKMzeta,确保记忆的稳定存储。
进一步研究发现,破坏KIBRA与PKMzeta间的结合会导致原有记忆的消退。先前研究指出,随意增加大脑中的PKMzeta可强化薄弱或逐渐淡化的记忆,这一现象看似矛盾,因PKMzeta应随机作用于不同位置,产生相反效果。但KIBRA介导的持续性突触标签解释了为何额外的PKMzeta仅在KIBRA标记处加强记忆,这一发现与记忆相关的神经和心理障碍存在潜在的临床关联。
该研究还验证了一个由Francis Crick在1984年提出的概念,即尽管细胞与分子不断更新,但大脑记忆存储的机制类似 提修斯之船 理论。这一理论源自古希腊哲学,提修斯之船通过不断更换新木板维持船只的延续。正如Sacktor教授所述,我们发现的持久性突触标签机制,就像提修斯之船世代更换木板一样,即便构成记忆的蛋白质被替换,记忆仍能持续多年。
研究者Francis Crick凭直觉发现了提修斯之船的机制,甚至还预测了蛋白激酶的作用,但本文的研究者前前后后共花费了近40年时间才确定了这两种组分是KIBRA和PKMzeta,并揭示了它们相互作用的精妙机制,为理解记忆的持久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PANAYIOTIS TSOKAS,CHANGCHI HSIEH,RAFAEL E. FLORES-OBANDO, et al. , Science Advances (2024). DOI:10.1126/sciadv.adl003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自然·免疫学》:打破传统认知!大坪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团队从头设计多肽,精准抑制细胞焦亡孔道功能,为炎症治疗开辟新途径 (2025-09-17)
- 流感季不用慌!Sci Adv:“抗体鸡尾酒”抗多种毒株还不怕突变,感染5天给药仍能救命 (2025-09-17)
- 新疆放慢构建当代中药家当系统 (2025-09-17)
- 《免疫》:科学家首次发现,最毒乳腺癌在转移前就拿下了抗癌前哨! (2025-09-17)
- Nature子刊:姜海/邓贤明团队开发高通量蛋白降解剂筛选平台,成功发现SKP2分子胶降解剂 (2025-09-17)
- Cell子刊:华人学者研究证实,短短几天垃圾饮食就会损伤大脑记忆,并提出解决办法 (2025-09-17)
-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阿尔茨海默病颠覆性疗法——短肽通过应力释放,分解tau蛋白纤维 (2025-09-17)
- Nature:细胞世界也“内卷”——能量不足者,请“出列”! (2025-09-17)
- 调出《河北省另免费用一次性物品治理目次》部门物品 (2025-09-16)
- 浙江颁布深入医疗服务价钱改造试点首轮动静调整方案 (2025-09-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