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人工智能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可以预测罕见基因变异带来的疾病风险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9-30 10:20
研究人员利用超过100万份电子健康记录,为10种常见疾病构建了AI模型。然后,他们将模型应用于已知携带罕见基因变异的人群,生成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分数,反映罹患该疾病的可能性。当基因检测发现罕见的DNA突变时,医生和患者常常对其实际意义感到困惑。如今,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强大的新方法,用于确定携带突变的患者实际发展为疾病的可能性,这一概念在遗传学中被称为"外显率"。
该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和常规实验室检测(如、血细胞计数和肾功能)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详情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的新方法将机器学习与电子健康记录相结合,为遗传风险提供了更准确、数据驱动的视角。
传统的遗传研究通常依赖简单的"是/否"来对患者进行分类。但许多疾病,如、或癌症,并不能简单地归入二元类别。西奈山的研究人员训练AI模型在疾病谱系上量化疾病,从而更细致地了解疾病风险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我们希望超越非黑即白的答案,这些答案常常让患者和提供者对基因检测结果的实际意义感到不确定,"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西奈山伊坎医学院个性化医学Charles Bronfman教授Ron Do博士说。"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真实世界的实验室数据,例如已经包含在大多数医疗记录中的胆固醇水平或血细胞计数,我们现在可以更好地估计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个体发展为疾病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更细致、可扩展且易于获取的方法,以支持医疗,尤其是在处理罕见或意义不明的发现时。"
研究人员利用超过100万份电子健康记录,为10种常见疾病构建了AI模型。然后,他们将模型应用于已知携带罕见基因变异的人群,生成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分数,反映罹患该疾病的可能性。
分数越高(接近1),表明该变异更可能导致疾病;分数越低则表示风险极小或无风险。该团队计算了超过1,600种基因变异的"机器学习外显率"分数。
研究人员表示,部分结果出人意料。一些先前被标记为"意义不明确"的变异显示出清晰的疾病信号,而另一些被认为会导致疾病的变异在真实世界数据中影响甚微。
"虽然我们的AI模型并非旨在取代临床判断,但它有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工具,尤其是在检测结果不明确时,"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西奈山伊坎医学院Do博士实验室的Iain S. Forrest博士说。"医生未来可以使用机器学习外显率分数来决定患者是否应该接受更早的或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如果变异是低风险的,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担忧或干预。"
"例如,如果患者有一个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的罕见变异,并且评分很高,这可能会触发更早的癌症筛查;但如果风险看起来很低,则可以避免草率下结论或过度治疗。"
该团队目前正致力于扩展模型,以涵盖更多疾病、更广泛的遗传变异以及更多样化的人群。他们还计划追踪这些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准确性,即携带高风险变异的人是否真的会发展为疾病,以及早期行动是否能产生影响。
"最终,我们的研究指向一个潜在的未来,即人工智能和常规临床数据携手合作,为正在基因检测结果的患者和家庭提供更个性化、更具操作性的见解,"Do博士说。"我们希望这能成为一种可扩展的方式,以支持更好的决策、更清晰的沟通,并对遗传信息的真实含义有更大的信心。"(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Iain S. Forrest et al, ,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m706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斯蒂瓦那托集团即用型预灌封注射器能够保证获得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要求的公告机构意见,兼顾产品安全性与性能 (2025-10-21)
- NAR:癌症“劫持”了胚胎的基因剪刀?AI揭秘肿瘤高速生长的隐藏开关 (2025-10-21)
- Nature Medicine:当生命走向终点,颠覆性的发现重新定义死亡的边界 (2025-10-21)
- 山西做好2025年城乡住民根本医疗保证任务的关照 (2025-10-21)
- 上海市调整部门《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条款 (2025-10-21)
- JAMA子刊:β淀粉样蛋白假说再获支持!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多奈单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与淀粉样蛋白清除密切相关 (2025-10-21)
- Nature Medicine:为身体的七大器官“测龄”!MRI时钟能否揭示衰老与疾病的终极密码? (2025-10-21)
- Clin Cancer Res:给抗癌药装上“增效器”?个性化疗法为乳腺癌治疗精准补位 (2025-10-20)
- 双向闭环柔性神经接口治疗血管失功研究取得进展 (2025-10-20)
- 腰痛不是劳损!Aging 揭秘:Runx1基因是椎间盘衰老“主控开关”,细胞转错行+早衰锁死退变 (2025-10-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