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单独定价 外资药降价 |
![]() |
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再次降低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并且取消了一些药品的单独定价资格。这已不是成药的第一次降价,近5年,每年都有类似降价频繁出台。但这一次降价与往次不同的是发生在中成药原料连续多轮大涨的背景下,首次向单独定价特别是外资药品开刀,因而引起了行业震动。
终结“超国民待遇”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我国在药品管理上“重洋轻中”,在集中招标的标的划分、专利期保护和药事审批上给予了诸多“超国民待遇”。一方面,原研产品在一定保护期内享受一定优待是合理的,毕竟人家投入那么多基础性研发工作,长期临床试验耗资巨大;但如果以此为理由让外资掌握着中国民众用药的定价权、话语权,对本土药品来说是一件很可怕而且可悲的事情。
长期以来,降价意味着退出市场,国产药的轮番降价早就使之失去市场竞争力。在高利润刺激下,单独定价的高价药品(业界俗称“穿金衣”)市场份额越做越大,老百姓用药贵问题并没得到根本解决。外资药中西药价格必须分开管理作为中国的“国粹”和特色产业,国家对中成药采取与西药“一刀切”的降价办法绝对不合理。
因为多数中成药是靠天然原料来生产,而不是像西药多数是靠合成原料生产。合成原料可以源源不断工业化供应,但中药原料则受制于资源现状、农业生产现状。一味药品降低价格只能逼着中药生产企业通过压缩各种管理成本、降低药品质量甚至直接放弃生产来应对,结果势必造成整个中药产业的萎缩,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防止外资企业“趁虚而入”由于外资药医药在国内的超国民待遇和中药资源管理的失控,作为“世界药源植物王国”,中国多年以来沦为外资企业的植物原料殖民地,低价掠夺资源再加工成药品、保健品后高价卖给中国。例如紫杉醇注射剂、美国的红三叶异黄酮系列产品等原料都是来自国内,类似品种还有很多。
除这种降价措施外,国家还应严密监控外资或合资企业对中国的战略资源掠夺,加强诸如征税、限采等综合性保护措施。最后,外资药价格的降低甚至被剔出基本用药目录,对长期处于药品弱势地位的中药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特别是进入医保目录的中成药品。
9月份以来,中药板块持续跑赢大盘,增幅远远高出其它行业。本次政策出台后,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用药市场广泛的中药生产企业预计日子将更为好过。同时,国家必须重视中药企业所面临的原料涨价困境,外资药至少在现阶段不应再对中成药价格开刀,而应保持其价格的稳定,或允许中成药在合理范围进行一定的售价浮动。

- 相关报道
-
- 2024年全国“医保账单”出炉 这几个症结数据均增长! (2025-07-15)
- 新增商保立异药目次 2025年医保目次调整正式启动 (2025-07-14)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扩围结果落地宁夏 (2025-07-14)
- 惠及环球!中国医疗配备进口190多个国度和地域 (2025-07-14)
- 对于做好《职业病分类和目次》施行无关任务的关照 (2025-07-10)
- 参比制剂认定陷“三无身份”窘境 业界提三点建议 (2025-07-09)
- 《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政策解读 (2025-07-08)
- 湖北省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用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结算清理规程(试行) (2025-07-08)
- 2025年公立西医病院高质量倒退年夜会在山东举办 (2025-07-07)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