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保健食品10大花招 |
![]() |
记者从市药监局获悉,该局发布消费安全警示,提醒市民警惕保健食品非法营销10个花招。
市药监局表示,之所以有不少消费者将保健食品当药品食用,根本原因在于保健食品经营者拼命承诺产品功效,宣传疗效,虚假、夸大的宣传误导了消费者。
花招一:假冒大牌弄噱头
近年,市场上不断出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协会”等实际不存在组织名义推荐其所销售的产品,导致不少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
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可通过民政部门查询其合法性,以免上当。
花招二:无中生有编功能
近年,市场上出现一些产品竟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其所销售的保健食品具有“改善性功能”和“增高”等功能,而监管部门从未批准过相关功能的保健食品。
花招三:广告词中放大炮
一些企业在宣传中为自己的产品“增加”保健功能,如“免疫调节”功能的保健食品,宣传中却夸大成还具有“延缓衰老”功能。
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形可拨打市政府举报热线12345或直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花招四:假借国学来忽悠
有些产品获得批准的功能只是“免疫调节”,但销售者用所谓的“国学中医”理论解释一番,就延伸了其不具备的功能。如“对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抗衰老有辅助作用”就被说成具备了“延缓衰老”的功能。
花招五:断章取义吹疗效
有的企业喜欢打擦边球,利用《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等名著内容断章取义,称保健食品中某种原料所具有疗效的办法来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消费。
花招六:编造标识混视听
一些商家为了抓住部分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钻法律空子,将外文标在主要展示版面,其中外文字体比汉字还大,不符合有关规定。市药监局提醒,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形要特别留个心眼,谨慎购买。
花招七:捏造批文造产品
目前按有关规定,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批准文号应为:国食健字G××××××××,可市场上有产品的批准文号并不规范。
消费者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真伪。
花招八:非保健品乱搭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然而,市场上号称“壮阳”、“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相当一部分是普通食品和消字号产品,有的大都不是保健食品,根本没有保健功能。
花招九:咨询讲座设圈套
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常会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会买通一些所谓“医学专家”,进行保健食品的推广。消费者一定要谨慎。
花招十:免费礼品藏玄机
目前,不少企业促销会向老年人发放宣传单和小广告,并以“赠药”、“送小礼品”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
市药监局提醒消费者,莫为了免费礼品而冲动购买价格虚高的商品,做到理性消费。

- 相关报道
-
- 如何健康过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指引 (2025-07-07)
- 第一时间掌握!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高温来袭 这些解暑药您用对了吗? (2025-06-30)
- 针对三大儿童青少年高发问题 中医专家这样说 (2025-06-05)
- 中疾控专家:新冠感染的临床严重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2025-05-21)
- 针对不同的节气食养药膳选择有什么不同?专家解答 (2025-05-16)
- 中疾控发布2025年“五一”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2025-04-30)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健康防线从娃娃抓起 (2025-04-23)
- 晨起后有这3种表现,说明你的血管不健康 (2025-04-01)
- 江西对50岁至74岁人群免费开展肺癌重点筛查 (2025-03-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