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患者看病不难也不贵是一种“中国式偏见” |
![]() |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备受中国百姓关注的问题,数位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委员3月2日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他们认为,应该对“看病难看病贵”给出定义,确立标准。
毫无疑问,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都是医药专家,在公众的感受和专家的专业论证发生冲突时,如果一定要较真,恐怕败下阵来的还是“感觉至上”的公众。而专家反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理由,恰恰是要人们给出一个定义和衡量标准,以确定看病有多难、有多贵。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精细化的时代,细化和量化是对事物进行准确定性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进行这样的“精细化衡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无视基础条件,仅靠细化和量化标准,会让精准的定义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在我看来,认为看病不难也不贵的政协委员,恰恰犯了这样的逻辑错误。
按照这些政协委员的观点,公众所说的看病难是去大医院、好医院看大病难,而看病贵是公众过度追求最好的医生及最好的疗效所致。如果公众去小医院、一般的医院,或者不找最好的医生、不追求最好的疗效,看病就会不难也不贵。但他们恰恰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为什么公众,甚至那些最穷困的群体,也一定要不量入为出地追求最好的疗效?因为我们现行的医疗制度,没有让他们对基础医疗产生起码的信任。
不信任就会带来恐慌。公众之所以如政协委员所说,不去家门口或者小地方的医院,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医院没有好医生好设备。看病不同于买东西,东西质量的高低,至多关系到生活的品质,但医疗水平的差别,带给个体的可能是终身的幸福或痛苦,兹事体大,不可不重视,所以就会出现“全国人民上协和(医院)”的现象。
虽然在任何国家或者任何环境中,只要有医疗竞争,就会有医疗资源的优劣之别,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追求和占有就会没有穷期,但对于一个致力于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国家,国家的医疗卫生投入,是要逐步缩小而不是拉大这种差距。但我们的国情恰恰相反,医疗资源分配领域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以至于差距越来越大,导致现在公众对于看病不难也不贵的医院失去最起码的信任,哪怕是并不重的疾病也是如此。
制度性不信任是一种非理性的不信任,即便我们制定再完备的信任标准,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同理。可是,在作为政协委员的医药界专家看来,这种制度性不理性也要靠理性的标准来解决,这岂不是南辕北辙?我愿意将这种现象称为一种“中国式偏见”,即一些精英总喜欢用理论来裁剪现实,而不是考虑如何让理论服务于现实。当你把理论和现实对立起来时,与其说是解决了问题,倒不如说是在理论上偷换了概念,实质是一种“鸵鸟政策”。

- 相关报道
-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专家提示:寒冷季节哮喘患者要做好自我管理 (2025-02-13)
- 肝癌复发率高 专家:高危患者必须定期复查 (2025-02-12)
- 大风降温 谨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2025-02-10)
- 正确认识流感,这7个误区容易被忽视! (2025-02-06)
- 专家支招远离“节后综合征” 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2025-02-05)
- 儿童患流感为何恢复有快有慢?专家:吃得科学很重要 (2025-02-05)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份专家“锦囊”助你健康过春节 (2025-01-22)
- 得过甲流还会二次感染吗?专家:短期一般不会 (2025-01-17)
-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今年1月需关注这些疾病 (2025-01-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