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商业健康险的“春天”能否来临?

商业健康险的“春天”能否来临?

  随着新医改的层层深入,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商业健康险的“补充”地位再次被强调,并引起了有关各方的广泛关注。另外,刚刚公布的《关于保险业深入贯彻医改精神,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为身处夹缝中的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分羹医保改革指明了方向。

  蹒跚前行 
  新医改带给人们数不尽的遐想。对于健康险来说,新医改带来了市场的扩容,也将大病医疗险“封顶线”从原城乡居民年收入的4倍提高至6倍,但基本医疗险补偿率的提高,反过来却压缩了商业健康险的生存空间。新医改,对商业健康险究竟是祸是福? 
  对此,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资深业务主管杨振婷坦言,过去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报销额度均十分有限,这给商业健康保险留下了较大的生存空间。现在新医改强调回归公益性,对健康险来说,眼前困难确实不少。 
  然而,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要解决13亿人口的医疗保障显然是鞭长莫及。2001年以来,我国健康险事业发展迅速,并以近30%的高增长率异军突起,2008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达586亿元。 
  日前,保监会发布的《意见》是引导保险业落实新医改方案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知名医保专家周寿祺说,新医改着力解决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问题,但对于肿瘤等重大疾病却无能为力。“商业健康险的重要作用却恰恰体现在此。随着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明确,高水平、多层次的健康保障服务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大城市的中高端人群,希望用更好的药,做更好的检查,有更好的治疗条件,这对拓展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办法总比困难多,商业健康险前行的脚步虽慢,但势不可挡。” 
  寻找突破口 
  与传统寿险相比,商业健康险规模尚小,发展模式也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许多健康险公司迫切需要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那么,在夹缝中求生存,商业健康险怎样才能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突破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熊光练教授表示,商业健康险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补充地位,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这意味着商业健康险的高端定位要坚持。”熊光练说,要开疆扩土,就必须在险种设计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有商业健康险的自身特点,另一方面要依附基本医疗保险,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商业险创造空间。 
  谈及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周寿祺却认为,健康险经营最重要的是能吃透政策。政策运用对企业的风险控制很关键。比如,新医改鼓励商业险参与社保管理,保险业可实现社保系统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加强商业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  
  据悉,商业保险公司在健康险领域一直蹒跚前行,最大的顾虑就是医疗风险监控难以把握。商业健康险在医疗监控方面亟待破题。这就涉及到与医院的合作,争取卫生单位在医疗数据方面的支持,有利于商业险对补充医疗进行监控。“这说明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分析非常关键。”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加强对补充医疗的监控需要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目前,国内已有几家保险公司开始针对医院直付试点,这将大大提升民众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扩大其市场。另外,保险业注资制药企业也是一种思路,借助医药行业的资源,同样可以强化自身的优势。 
  道阻且长 
  近年来,我国健康险市场在绝对值上逐年攀升,然而相对于人身保险市场的整体发展仍处于弱势地位,2008年仅占人身险保费规模的7.86%,远远低于国际成熟市场30%左右的占比。由于经验欠缺和环境制约,前行路上依旧困难重重。 
   “由于国内民众保险意识整体上还很薄弱,且储蓄观念根深蒂固,要研发、设计切实符合民众消费和理财习惯的产品,注重产品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周寿祺反复强调,“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经营。” 
  对此,熊光练颇为赞同。他指出,除上述因素之外,市场和相关部门对引入商业机制也存在着认识问题。一直从事医疗保险研究的熊光练亦指出,要解决当前商业险所面临的尴尬,如何衔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参保人群封顶线以上的那部分业务也是一个问题。“新医改为商业保险提供了发展机遇,对于经营者来说,还得找准方向,一步一步地探索。” 
  据悉,在美国人身险中80%以上都是健康险,15%是养老险,其他占5%。美国的健康险发展虽晚于寿险和财险,但对资本的要求并不高,只有中国的1/10左右。 
  我国的商业健康险还很年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的语境下,商业健康险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更多的政策扶持。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