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生?不敢生?生不了! |
兔年春节,北京的老王做了结婚十二年来“最艰难的决定”?要个小孩。尽管是最早一批丁克并号称“打死也不要小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着自己和妻子越来越平淡的婚姻生活,王先生忽然意识到,拥有一个“小生命”对家庭来说有多么重要。
事实上,像王先生这样,没有想清楚只是为追求时髦而不要孩子的人被称为“伪丁克”。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伪丁克”,一种是生不了故意说不想要孩子的,另外一种是因为经济或事业因素不敢生孩子的。这三类人的共同特点是,打着丁克的旗号,错过了生孩子的最佳时机,等到不惑之年才反悔想要搭“末班车”。
不想生,40岁想要孩子干着急
“虽然骨子里都是喜欢小孩子的人,但刚结婚那会,要孩子的事我和老公却压根没上心。那时的情况是,我们都是家里的独苗,从小无非是上学读书,根本就不会做什么家务活,养育孩子这种浩大、烦琐的工程确实不敢想。
曾女士说,因为年轻,很容易接受那些时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尽管家里的压力很大,但丈夫很支持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我们都怕麻烦,看见小孩子哭,心里就不舒服。”
最近两年,曾女士发现,随着身边的朋友结婚生子,一到周末,他们不是在家带孩子,就是给孩子指导作业。所以,周末成了两人最难熬的日子。曾女士说,最近老公想孩子想疯了,还说想要和她生个孩子。“但我们都是40岁的人了,怎么生啊?”
不敢生,被事业“断后”
与曾女士不同,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女强人”艾佳认为女人一定要成为母亲才算拥有完整的人生。“虽然嘴里喊着要做丁克,其实是想在经济条件、自身生活能力等都比较具备和成熟的时候再要孩子。”
2003年结婚时,艾佳和丈夫离开了沈阳老家,来到北京打拼。当时丈夫的收入不高,自己收入也不高,但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每个月除了房租、饭费、交通费,几乎所剩无几。虽然夫妻二人偶尔也会闪过要孩子的念头,但是忙碌艰苦的生活马上让他们清醒了,
“在那种情况下,我怎么可能要孩子呢。”艾佳无奈地说。直到两年前,艾佳终于坐上了现在的主管位置,事业有成的同时也攒下了一些积蓄,在北京买了套房子。有了这个家,艾佳才敢把生孩子提到日程上来。
但由于常年加班熬夜,加上精神压力大,艾佳的内分泌功能严重失调,常年脸色蜡黄,最严重的是内分泌失调已经引起排卵障碍并直接造成不孕。现在艾佳最痛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奋斗了近10年,事业有了,房子有了,婚姻有了,却唯独不能像普通女人一样生个孩子。
生不了,前卫掩盖不了内心的伤痛
除了不敢生和不想生的夫妻外,还有一种情况更让人心酸,那就是想生却生不了的不孕夫妇,这些“伪丁克”们一边要喊“将丁克进行到底”,一边却要在夜深人静时为无法生育而舔舐伤口。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整个丁克家族中,不能生育的“伪丁克”占到了丁克族的25.6%,而丁克族还在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伪丁克”也逐年增长。
35岁的敏和老公结婚两年后,肚子没有一点动静,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问题出在老公身上,老公做精液检查时发现没有精子,也就是无精症。面对亲友的询问,他们只能对外宣称加入“丁克一族”,因为夫妻俩都有不错的工作,也没有孩子牵绊,羡煞了同事朋友。
然而另一面,在时尚光鲜的“丁克”背后,却是无尽的痛苦与焦虑。由于不想让亲戚朋友知道不育的事实,所以治疗也只能私下里进行,但往往没有很系统的治疗方案,一拖就是好几年。
专家支招:尽早决定是否要小孩
某权威机构的针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58.8%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丁克一族的行为。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这应该说是社会的进步,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价值观念选择自己的家庭结构,这也开始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接受。
不过,不孕不育专家郭小奇教授认为,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也确实是家庭的责任,孕育儿女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更加健康,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父母的恩情。
有些为了追求生活质量的丁克家庭,等到夫妻到了四十几岁,事业稳定有了经济基础,反而会因为没孩子而体验到生命没延续的失落情绪。但这个时候往往因为年龄或生理的原因,遭遇怀孕难题。所以专家建议,是否丁克一定要在30岁前想清楚。
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5?30岁,但并不是说错过了这段时期就生不了小孩,但如果到了40左右还未能生育,这时候就需要到正规诊疗机构接受检查,比如卵巢功能是否完备,激素分泌水平是否正常等,必要情况下需要借助一定的医疗手段实现怀孕梦想。
不孕不育专家特别提醒不孕夫妇,治疗不孕不育宜早不宜迟,越早治疗怀孕的机会越大。
- 相关报道
-
- 冬季有哪些温补脾肾的方法?专家回应 (2025-01-21)
- 泡脚有哪些注意事项?冬季泡脚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5-01-15)
- 预计本月中下旬我国流感活动水平会逐步下降 (2025-01-14)
- 儿童呼吸道感染,警惕流感病毒与肺炎支原体 (2025-01-08)
- 发现即晚期?肝癌诊疗多学科协作是“良方” (2024-12-31)
- 专家:家庭雾化治疗应规范 首诊或病情反复要就医 (2024-12-23)
- 落实防控指南 密集场所如何有效防控诺如病毒? (2024-12-17)
- “世界慢阻肺日”专家支招市民如何早发现、早治疗? (2024-11-22)
- 关注联合国糖尿病日 为何“甜蜜”也会是一种危机? (2024-11-15)
- 预防“小眼镜”三部门出“新招” 来看相关解读 (2024-11-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