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打包危害大塑化剂“毒从口入” |
![]() |
在日常生活中,快餐食品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城市居民甚至是农村乡民,为了图方便,喜欢将各种熟食制品,尤其是炒菜、烧烤、油炸食物直接用食品塑料袋盛放,带回家中直接加热后食用。这样做似乎既便捷又“卫生”。但是,在这貌似“卫生”的背后,是否正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呢?
实验塑料袋装食品或直接加热,食品易被增塑剂污染
为了了解这种做法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有专家特别进行了实验:从某食堂及街边的餐馆购买了10种常见菜肴的制成品(烤鸭、蚝油牛肉、牛肉炒河粉、鸡腿、猪大排、清炒虾仁、蛋挞、叉烧、素炒青菜以及素炒西葫芦),并将其用搪瓷碗“打包”回来进行了测定,这些熟制食品在购买时均为新鲜出炉。
实验前,先将上述食品放入微波炉中加热2分钟,然后直接放入摊主所赠送的塑料袋中,30分钟后每种样品各取50克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增塑剂。
从我们测定的结果可以看到:食品摊主所赠的塑料袋的化学成分均为聚氯乙烯。原来没有接触过塑料袋的10种食品,除蛋挞外均检测出了增塑剂的存在,且都超出国家“饮用水源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标准(8微克/千克)。增塑剂通过塑料袋直接进入食品中,而高温、高油脂很可能是加速增塑剂溶出的帮凶。可见,百姓常常认为的方便之举恰恰成了害己之举。
危害增塑剂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生殖毒性
增塑剂是用来使塑料成型的各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其中有一类叫酞酸酯类化合物,被广泛地用于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酞酸酯类化合物对动物和人类都有一定的毒性。
酞酸酯类化合物可以增加男性体内雌激素的含量,从而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主要表现为降低精液的密度、精子的活率以及活力水平。它与塑料分子的连接非常脆弱,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以从塑料中转移到所接触的食品乃至大自然中,造成对环境、生物与食品的污染。尤其是当塑料袋接触到包装食品中所含的热水或热油脂时,增塑剂会大量溶出,且溶出的数量与塑料袋中的增塑剂含量成正比。
提倡用纸袋盛装食物,杜绝增塑剂“毒从口入”
1、切勿将现做的温度高、油脂含量高的食物直接放入食品塑料袋中。现在,很多食品店或熟食店采用纸袋盛装食物,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明智之举。
2、切勿将装有食品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如今,关于食品中增塑剂存在允许量的食品卫生安全性评价标准尚未制定,对于其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因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增塑剂“毒从口入”,是大家保护自身食品安全的最好途径。

- 相关报道
-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专家提示:重点儿童疫苗接种不可忽视 (2025-04-25)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普疫苗接种关键五问 (2025-04-25)
- 发生运动损伤如何急救处置?专家解答 (2025-04-18)
- 吃叶黄素会导致干眼症吗?叶黄素能预防近视?专家揭秘 (2025-04-09)
- 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守护“唐宝宝”,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2025-03-21)
- 如何避免罹患慢性肾脏病?专家:规律休息、不熬夜很重要 (2025-03-19)
- “减肥大计”席卷浙江大地 体重管理成春日新风潮 (2025-03-17)
- 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权威食谱,细化到地区,全是干货→ (2025-03-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