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日常调理 > 不要盲目的服用止泻药

不要盲目的服用止泻药

还有些人在服药数日有所好转时腹泻又会突然加重,甚至比原来还要严重,换用别的抗菌药也不行,腹泻越来越重。其实,这类患者已经患上一类特殊的感染性腹泻――抗菌药相关性腹泻。

抗菌药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菌药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医源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轻症患者可出现大量水样泻,重症患者可有血便,或大便中有斑片状或条状蛋花样假膜,如不及时停药或治疗,还会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代谢性酸中毒、休克、循环衰竭等。

肠道正常菌群可达500余种,平时肠道菌群之间及宿主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维持身体健康。当患有某种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或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时间过长时,可能破坏此平衡,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其结果是造成肠道屏障功能降低,某些外来细菌或过路菌在肠道定植并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群,从而导致腹泻或肠炎。

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其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体弱者或有长期抗菌药用药史者。几乎所有抗菌药都能引起腹泻,其中发生率最高者应属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约占20%;青霉素类诱发伪膜性肠炎的比例也很高,有报道称口服氨苄青霉素一周,约11%的病人发生腹泻;头孢菌素类引起腹泻也较多见,尤以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为甚;四环素类也可导致难辨梭菌性伪膜性肠炎;大环内酯类及磺胺类药物等可诱发难辨梭菌性肠炎。临床数据显示,愈是广谱抗菌药,引起腹泻的几率愈大。

对于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应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凡是在应用抗菌药过程中或停药后几周内发生腹泻者,应高度怀疑本病,最后确诊应依赖于病原学检查及有关毒素检验。轻症患者仅表现为腹泻,停用抗菌药即可好转,重症患者则可出现严重的发热、腹泻、粪中排出假膜、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这时,能够用来治疗这种疾病的抗菌药已经不多,目前主要就是甲硝唑和万古霉素。

为防止发生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医生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抗菌药,尤其是广谱抗菌药,严格掌握疗程并及时停药。年老体弱患者,尤其是合并腹腔感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尽量不使用易诱发腹泻的抗菌药。长期应用抗菌药的患者也应熟悉其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还应密切观察有无毒副作用,如出现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应停用相关性抗菌药,使用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止泻药,并采用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