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奶酸奶豆奶怎么喝出健康 |
![]() |
鲜奶营养价值最高
鲜牛奶中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比如钙、磷、钾等,这些对孩子的发育和代谢调节都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其所特有的乳糖对于人体又具有重要的营养功能,因为乳糖降解后获得的半乳糖对于宝宝的智力发育尤其重要;另一方面,乳糖在人体肠道内能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进钙和其他矿物质的吸收。
由于酸奶一般都是由优质的鲜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所以其营养价值虽然略逊色于鲜奶,但在营养成分上同鲜奶的差别并不大。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弄清――酸奶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酸奶饮料却并非如此。因为酸奶饮料只是饮料的一种,而不再是牛奶,其营养成分也只有酸奶的1/3。
最后是豆奶,与鲜奶相比,豆奶的蛋白质含量与之相近,但维生素B2只有鲜奶的1/3,维生素A、C的含量则为零,铁的含量虽然较高,但钙的含量只有鲜奶的一半。
保健功效平分秋色
虽然从营养价值来看,鲜奶最高,但正由于各自的营养成分不同,保健功效也随之各有侧重。
一般来说,牛奶中含有的各种活性物质,对于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修复我们体内损伤、死亡的组织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另外,鲜奶中含有大量的钙、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素也都是补充钙质的良好来源。
再来看酸奶。由于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经杀菌后加入活性乳酸经发酵而成的。所以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可通过发酵乳糖,产生大量的乳酸,对于抑制肠内有害菌种的生长繁殖有着很大的作用。另外,酸奶还有助于肠道内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
最后来看豆奶。因为豆奶含有高品质的植物蛋白、脂肪和维生素,其中卵磷脂和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牛奶,所以长期饮用能够调节血脂、保护肝脏、防止血管硬化和促进思维。大豆中所含的微量成分异黄酮对人体还具有防癌、防止骨质疏松等保健作用。
豆奶饮品大众最宜
对于绝大多数宝宝,鲜奶无论从其营养价值、功效还是口感都胜于另外两种,但同时不适宜饮用的人群也最多。因为鲜奶中含有大量耐受性较差的乳糖,有些宝宝喝了就很容易引起腹泻。
另外,有些宝宝对鲜奶中的某些蛋白质成分也会产生过敏反应,比如:呕吐、暴躁或者湿疹、贫血等。
因此,也不适合他们饮用。
而被大肆宣扬为“老少皆宜”的酸奶,其实在适宜人群方面也有很多禁忌。
营养医生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也不要喝酸奶,因为经过脱脂后的酸奶不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至于豆奶,虽然其钙的含量较低但由于其铁的含量较高又不太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所以一般禁忌人群并不多。但总体来看豆奶最为适合身体比较肥胖的中老年人,而不是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
饮用时间各有不同
通常,我们都习惯于早晨起来倒上一杯鲜牛奶,再来上一两片面包,看似是营养又美味的早餐其实却弄错了喝鲜奶的时间。营养专家们认为:鲜奶最好还是在傍晚或临睡前半小时饮用。
相对来说,酸奶和豆奶的时间就不是那么明确了,只是如果要在早晨喝酸奶,除了防止空腹外最好先喝一些白开水。
如果是喝豆奶,建议每天早晚各喝一杯。
特别提醒
鲜奶
1.在服药前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喝鲜奶。因为鲜奶会在药物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
2.鲜奶不能和果汁、糖、茶、咖啡、巧克力等混在一起喝。
3.不应为了“加强杀菌效果”,而将鲜奶煮沸。
酸奶
1.酸奶也不宜空腹饮用。因为在空腹时喝酸奶,乳酸菌很容易就会被胃酸杀死,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2.酸奶也不宜加热饮用。因为酸奶一经蒸煮加热后,所含的大量活性乳酸菌会被杀死,酸奶特有的口味和口感都会消失,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也都会大大降低。3.在宝宝喝完酸奶后,爸爸妈妈一定要督促他们快点漱口,否则很容易出现龋齿。
豆奶
1.相对鲜奶和酸奶的不宜煮透加热,豆奶却恰恰相反。因为鲜豆奶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物要煮沸3到5分钟才能分解,所以豆奶是要煮熟煮透才适宜饮用的。
2.随着天气的转凉,可能会有父母将豆奶加热后放在暖瓶里让孩子带去学校,到了课间休息或者午休时再喝,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豆奶中含有的可溶性皂甙能溶解热水瓶中的水垢,会损害健康。

- 相关报道
-
- 中疾控:建议公众暑期出游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2025-07-14)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