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调理法帮你消除假期疲劳 |
![]() |
历经八天,“十一”长假正式落下帷幕。然而,健康保健才刚刚开始。假期饮食的错乱与舟车劳顿,容易让你患上疲劳症,其表现就是腰酸背痛,提不起精神等等。怎样消除节后疲劳?爱美网教你通过调养,尽快摆脱疲劳!
假日期间大量运动引起的过度疲劳,可以用热水泡泡脚、做做足疗,以有效缓解疲劳。同时在饮食上注意补充一些高蛋白的食物等,恢复体力。
饮食消除疲劳:容易疲劳其实也是平时身体机能较差的一种表现,这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帮助我们消除疲劳,恢复活力。平时的饮食要注意科学合理,营养均衡。三餐一定要吃,遵循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进行。
一、
注意饮食平衡:
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能量物质。,具体就是每天吃面食或米饭,每天要吃一定的肉和蛋类,每天要吃奶制品,要经常吃鱼,每天吃蔬菜水果等。疲劳的时候尤其注意补充糖份。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是体能的主要来源。人体所有器官的运行,尤其是大脑,都需要消耗糖分。每天
55-55%
的体能补充都要依靠糖分。
二、注意饮食中的维生素:
维生素C具有抗疲劳的功效,此外,它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
抵抗病菌入侵)。猕猴桃,柑橘类水果
(
橙,柠檬,柚子……),红色水果(
草莓、覆盆子……),色彩鲜艳的蔬菜
(
白菜,西红柿,青椒……
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三、注意饮食中铁的吸收:
缺铁会导致贫血,机体容易疲乏,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目前,我国有30%左右的女性为缺铁性贫血,一方面是因为女性的生理原因,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女性过度追求身材,不愿意吃红肉,从而导致缺铁。铁的最好来源是动物肝脏,血液,蛋黄,红肉等,这些食品应该适当吃。
四、注意饮食中必有乳制品和豆制品:
每餐最好至少要食用一种乳制品。牛奶可以提供丰富的钙,而钙则是强健骨骼的重要元素。
失眠的时候,喝一杯温热的牛奶,其中所含的一种物质可以协助大脑调节睡眠。豆浆也是不错的“饮料”,含有丰富的铁磷等矿物质,以及一些植物活性物质,对于调节身体机能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女性,经常食用豆制品非常有益。
五:注意饮水:
水对于维持体内平衡非常重要。它可以运输各种营养成分,促进体内交换,排泄体内垃圾。如果缺水会造成为体能削弱、体力恢复能力下降,疲劳增加。为此每天至少需要饮用1.5
升水,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疲劳的消除需要多方面的行动,但最关键的是平时要注意,避免累积成为慢性疲劳,那样恢复起来就比较慢了。
适度的运动,可以帮你提振精神,更可以缓解节假日期间缺乏运动引起身体乏力与肠胃疲劳等等。
适当运动:下班较早的,可以在吃饭之前先运动一会,运动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慢跑,游泳,健身等等,运动量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节。
水具有舒缓心境的效用,游泳时可以尽情地舒展身心,对于消除疲劳非常有益。澳大利亚人在忙了一天之后,很可能正在泳池里尽情地游泳,以消除疲劳、健身和洗澡。游泳之后,他们会舒舒服服地躺在长椅子上,慢慢地品尝鲜甜的果汁。运动时可以充分放松自己的心情,把一切都抛在闹后面。运动结束回家冲一个热水澡,可以有效缓解大脑劳累,赶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带来的疲劳。
假日后堆积如山的工作,让你的疲劳感加剧,怎样在劳累了一天后消除疲劳呢?
平常回家后可以先冲一杯茶,然后先稍微躺一会,5-10分钟,然后起来喝茶读报,时间不要太长,就准备晚饭。晚饭后可以夫妻或自己在小区散步,充分享受夜晚的宁静,感受一下树木花草的气息,把自己溶入到自然中,身心都会获得极大的愉悦与满足。然后回家可以洗一个热水澡,能迅速消除白天一天累积的疲劳。或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足底穴道比较多,也可以消除部分疲劳,促进睡眠。
如果回来较晚,在外面已经吃过晚饭,可以回家稍事休息,洗一个热水澡,然后喝杯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或者看一些美好的文字,较晚的时候可以吃一点夜宵,或者美味的零食,例如花生,瓜子,饼干等,再来一杯牛奶,这不但可以适当补充营养,同时也是分散压力,享受生活的一个方面。但是不要吃的过多,以免影响睡眠。睡眠时,可以先闭目,自己用梳子慢慢梳理头发,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对于迅速进入睡眠不无好处。
按摩:每天如果很劳累,可以按摩消除疲劳。按摩可以去美容院,找正规的按摩人员进行,也可以在家夫妻之间进行。按摩可使皮肤和肌肉的血液、淋巴循环加强,穴位刺激还能对神经起作用。每次按摩时间应限制在30分钟左右,手法不能过重。受按摩时,要尽量放松,暗示自己正在享受,以获得更多的快乐及更好地消除疲劳。

- 相关报道
-
- 中疾控:建议公众暑期出游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2025-07-14)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