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类家族性遗传疾病要警惕 |
![]() |
说起来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从耳朵发炎这种小病到严重的糖尿病……孩子的这些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种长期困扰父母的疾病遗传给孩子的最高的可能性大约有80%左右。虽然爸爸妈妈不能改变孩子的基因,但是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病史当作一种警示,更加关注孩子与这些病史相关的身体问题,并及时带他检查,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以下向大家介绍七种家族遗传疾病以及应对方案。
过敏症和哮喘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患有哮喘或者对花生酱、花粉、尘埃等某一种物品过敏的孩子。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被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孩子都会更容易被各种过敏性疾病缠上,尤其是哮喘。如果爸爸妈妈中只有一个患有哮喘或者过敏症,孩子遗传的几率是30%到50%,但如果爸爸妈妈都患有哮喘或者过敏症,那么几率就会提高到80%。
最好的预防措施:最新的研究显示,母乳喂养能够防止哮喘和过敏性皮疹的发生。
如果你们的家族有遗传过敏症的历史,而你却没有母乳喂养宝宝,或者需要添加奶粉喂养,那么你一定要为宝宝选择过敏原很少的配方奶粉。医生还建议,妈妈在怀孕和母乳喂养期间,最好不吃花生和花生制品,因为在引起过敏的食品当中花生的危险系数是最高的。专家认为,有过敏症家族史的孩子最好在1岁之前不吃奶制品,2岁之前不吃鸡蛋清,3岁之前不吃花生酱和海鲜品。另外,减少孩子与花粉和宠物的接触也能降低哮喘和鼻子过敏的几率。如果你打算在家里喂养宠物,那么最好是选在从宝宝婴儿期的时候开始。调查发现,孩子在1岁之前与小狗和小猫接触导致过敏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正在发育与过敏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小。当你怀疑孩子有哮喘的迹象,比如他总是不间断的咳嗽或者喘息,就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因为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高血压和高血脂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患有某种心脏病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中的一方患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孩子的患病几率是50%;如果爸爸妈妈双方都患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那么几率将提高到75%。这种疾病的遗传性很大。即便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中只有一个人患有心脏病,或者在55岁之前曾被确诊为心脏病,孩子的得病率也非常高。
最好的预防措施:给孩子做相关检查。过去我们总是认为高血压和高血脂是成年人的“专利”。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提醒我们这种病也可能发生在孩子当中,而且将来导致心脏病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专家建议:3岁和3岁以上的孩子应该进行常规血压检查;如果爸爸妈妈的血脂指标很高(指数超过180毫克/分升或者更高),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当中有一个人曾被确诊为心脏病,那么最好在孩子5岁的时候,带他去做一次相关检查。高血压和高血脂与饮食很有关系,所以宝宝过了婴儿期后,应该确保孩子每天营养均衡,每天锻炼身体,避免过多脂肪的堆积。另外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能够降低孩子患有高血脂的几率。所以我们又一次提倡你能尽可能的坚持母乳喂养。
耳朵发炎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长期耳朵发炎的孩子。虽然确切的数字还不知道,但是据估计如果爸爸妈妈长期耳朵发炎,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有60%到70%。因为爸爸妈妈很有可能遗传给孩子脸型或者耳咽管的结构,因此得到这种遗传基因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中耳炎。
最好的预防措施:医生们建议:家里不能有人抽烟,给孩子母乳喂养最少3个月,少给孩子使用安抚奶嘴,每年尽量避免孩子得流感,鼓励孩子多洗手。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尽量找那些班里孩子比较少的,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尽早发现细微的变化。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普通感冒不仅能够导致耳朵发炎,还会加重病情。不过不要太担心,通常孩子7岁以后,耳朵感染的现象就会自动逐渐减少。
肥胖症
遗传系数:☆☆☆☆☆
发病率最高的孩子是:爸爸妈妈都是重度肥胖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是肥胖症,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是40%;如果爸爸妈妈双方都是肥胖症,那么可能性就会提高到70%。然而,很多事例证明,即便父母是重度肥胖,只要孩子一直坚持健康的饮食,坚持锻炼身体,那他就能够打破继承肥胖基因的常规,长成一个体重正常的孩子。专家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超重问题绝不能忽视,因为它很可能导致糖尿病、早期心脏病、哮喘和癌症。
最好的预防措施: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孩子就会效仿父母健康的饮食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医生并不赞成让孩子只吃低脂食品的限制方法,而是认为以下做法非常重要:限制孩子喝那些含糖份的碳酸饮料;少吃甜点;多吃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缩短看电视的时间(一天不超过2小时);全家人把保持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孩子2岁以后,应该按时检查身体,由医生来判断他身体的总体指数是否正常,这样才能及早发现孩子的体重是否存在问题。

- 相关报道
-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专家提示:重点儿童疫苗接种不可忽视 (2025-04-25)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普疫苗接种关键五问 (2025-04-25)
- 发生运动损伤如何急救处置?专家解答 (2025-04-18)
- 吃叶黄素会导致干眼症吗?叶黄素能预防近视?专家揭秘 (2025-04-09)
- 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守护“唐宝宝”,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2025-03-21)
- 如何避免罹患慢性肾脏病?专家:规律休息、不熬夜很重要 (2025-03-19)
- “减肥大计”席卷浙江大地 体重管理成春日新风潮 (2025-03-17)
- 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权威食谱,细化到地区,全是干货→ (2025-03-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