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疾病切记保养阳气 |
![]() |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也明确道出阴阳是人之根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阳主阴从”是健康标准
阴成形(人的机体)、阳成气,阴阳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古人从这种态度出发,开辟出一条治病养生的中庸和谐之路。
人体的阴阳状态按健康情况分为三种形式:人体健康时阴阳平衡(阴平阳秘),人体生病时则阴阳失衡,而人死亡时的状态体现为阴阳离决。在正常状态下,阴阳平衡也不是半斤八两的关系,只有“阳主阴从”才是健康的标准。
阳气不是虚无缥缈之物,它有自己的来源。余蓉说,阳气分先天和后天:先天性阳气来自于父母,在人体内体现为肾气;后天性的阳气则主要由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在体内体现为脾胃之气。
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余蓉介绍,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简单而言,阳气首先与万物之源太阳紧密相关。从大自然宏观层面看,太阳的存在对天文、地理、气象、历法以及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有很大的作用。
而微观方面,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其一,阳气是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根基。阳气在人体内的先天表型就是肾气:女子到七岁,肾气已经充盛;至二十一岁,肾气充满,智齿长出,生长发育期结束;而到了三十五岁,身体开始衰老,首先是阳明脉衰退,面容开始枯焦,头发也会堕脱。男子到八岁,肾气已经充盛,头发长出;二十四岁,肾气充满,筋肉骨骼强劲,智齿长出,生长发育期结束;到了四十岁,肾气开始衰退,头发干枯,牙齿脱落。
其二,阳气推动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运作。阳主动、阴主静,感觉器官的灵敏度、肢体运动能力、精力的好坏,都源于阳气的推动;人体水谷的运化,精、血、津液的生化输布及代谢产物的传送排泄,也都需依赖阳气得以实现。
其三,阳气不足是人体生病的内在原因。阳气是人体防御疾病的重要因素:若阳气虚于外,那么机体将失去温煦肌肤及抵抗外邪的能力;如果阳气虚于内,机体脏腑的功能就会减弱,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也就失常,机体会因虚弱而发病。
通过对古人唯物哲学观和《黄帝内经》医学思想的学习,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则源于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被破坏。
谁伤害了我们的阳气?
既然阳气对于人体机能如此重要,那么阳虚的主要表现在哪里?引用清末著名伤寒学家的话给出答案:“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余蓉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归结成我们容易理解的症状,人如果出现四肢畏寒怕冷、疲乏无力、性欲低下或全无、虚汗不断、说话声音低弱、食欲差、食则腹胀、口中淡白无味、口不渴、喜食滚热之品、面色萎黄或苍白、眼光无神、口水多、小便清、大便稀、舌头颜色淡而不红以及舌体胖大有牙齿压痕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否阳气不足了。由此可看出,生活中许多不适状态都是阳虚的表现。
使人体阳气受损,多数都是平日里的不良习惯和误区造成的:
首先,作息没有规律。不按天地阳气的变化来作息,尤其有害的是熬夜无度和超过身体承受限度的运动。
其次,不适寒温。天冷不增衣被,夏天对着空调猛吹。
第三,饮食不节制。喜吃肥甘厚味和冰冻生冷的食品,另一方面就是嗜酒贪杯。
第四,恣欲作劳。不分昼夜地工作、劳心耗神和房劳过度都是诱因。
最后,滥用中药清热药、养阴药以及滥用抗生素,都是伤害阳气的重要原因。“人们总以为自己随时都在上火,就无节制地服用清火药,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因为,养阴之品属阴性,过用则加重阳气运化的负担,消耗阳气,导致阴盛则阳病;清热药、抗生素味苦,中医讲苦寒败胃,滥用日久必然损伤脾胃的阳气,久而久之伤及肾阳。滥用清热药、抗生素后,病人往往出现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怕冷、出虚汗、面色苍黄、腹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白和脉无力等诸多不适,而这些恰恰是典型的阳气不足的表现。
防病治病重在保护阳气
重视保护阳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者切忌伤害阳气,二者需时刻注意扶助阳气。
防病,即治未病,需要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调理。余蓉认为,防病“治未病”的思想离不开保护阳气:阳气强盛,才能使脏腑的功能强健,精、气、血、津液才能充实,机体的抗病能力自然强大,邪气才不可侵犯。《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邪风,避之有时”,就是这个道理。
而治病过程中,则更需全程保护阳气,切忌伤害阳气。《黄帝内经》上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治病的早期,重视阳气的保护可以使很多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阳气能使脏腑之间功能协调、相互安和,阻止疾病的相互传变;阳气还能增强机体的康复能力,使已病之体早日康复;另外,充足的阳气还可预防疾病复发。
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作息规律(晚上尽量减少活动,春夏可适当晚点入睡、早点起床,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适寒温(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避免冷气过低)、饮食节制(以素食为主,动物性食品要少,饮酒切忌过量过频)、不妄作劳(欲望淡泊一点、思想简单一点、工作少量一点、对己对人宽容一点)、合适运动(运动忌讳大汗淋淋,尤其在冬天,特别是身体阳气不足之人,以不出汗为佳。运动后以舒适为度,不以运动量论英雄)。一言蔽之,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治病期间,杜绝滥用中药清热药和养阴药;要时刻保护阳气,尽早使用扶阳药;同时杜绝滥用抗生素。按照中医提倡的合理饮食方式做到饮食节制,要坚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通过健康的膳食结构,实现补精益气的功效。

- 相关报道
-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专家提示:重点儿童疫苗接种不可忽视 (2025-04-25)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普疫苗接种关键五问 (2025-04-25)
- 发生运动损伤如何急救处置?专家解答 (2025-04-18)
- 吃叶黄素会导致干眼症吗?叶黄素能预防近视?专家揭秘 (2025-04-09)
- 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守护“唐宝宝”,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2025-03-21)
- 如何避免罹患慢性肾脏病?专家:规律休息、不熬夜很重要 (2025-03-19)
- “减肥大计”席卷浙江大地 体重管理成春日新风潮 (2025-03-17)
- 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权威食谱,细化到地区,全是干货→ (2025-03-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