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社会关注 > 27岁的白血病患者先后遇到4位志愿者反悔

27岁的白血病患者先后遇到4位志愿者反悔

  今年4月份,广东24岁男子陈宇明感觉身体不适,前往广州市某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其生命。陈宇明化疗3个月后,找到了适合配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但令人想不到的是,10月12日,就在陈宇明移植手术前的最后化疗快要结束时,配型成功的广西捐献者却“临阵变卦”,找不到踪影,这一度让陈宇明陷入绝境。好在后来又有新的捐献者与陈宇明配对成功,但移植手术已延迟三天。

  捐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反悔率较高

  陈宇明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广州,曾有一位27岁的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先后遇到4位志愿者反悔,临阵拒绝捐献骨髓。.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广西管理中心主任刘丹莉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患者相匹配的概率很低。在犹如大海捞针的造血干细胞配型中,志愿者的义务捐献是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据统计,全国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后,志愿者的反悔率较高,往往让患者在获得希望后又瞬间陷入绝望境地。

  刘丹莉告诉记者,有人错误地认为,捐献会给自己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导致瘫痪,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并没有损伤。“广西已经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他人的100多位捐献者都已结婚生子,目前没有捐献者因此出现健康问题。”

  专家建议加快立法完善捐助体系

  “在最后的关头退缩了,这是救人还是杀人啊?”众多网友对捐献者“临阵脱逃”表示愤慨。对此,捐献者是否应承担责任呢?

  云南八谦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表示,虽然志愿者当初签订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但这种同意书不具备法律效力,赠与人是可以随时反悔的,尽管他在道德上会受到谴责,但不用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刘丹莉也表示,造血干细胞捐献作为一项爱心公益活动,提倡的原则是“自愿、无偿”,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来对此进行规范和强制要求。刘丹莉呼吁,相关部门应就此加快立法,完善捐助体系,对医院、捐献者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让爱心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同时,呼唤社会诚信,每一位捐献者都应秉承对自己负责、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践行捐献承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