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社会关注 > 世界"生物医药100强"没有中国企业

世界"生物医药100强"没有中国企业

  近年,中国生物医药发展迅速,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仍存在规模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应当从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制药企业应当加强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以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市场,重点可以在细分市场进行突破。

  奋起直追的后来者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生物医药虽然起步时间并不太晚,但从发展历程来看,无疑是一个后来者。

  长春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1996年归国创业,在他的印象里,当时生物医药在美国已经遍地开花,而中国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他说,当时市面上的生物药品全都靠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很难买。

  但在近20年时间的发展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逐渐将这一差距缩小。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国家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等专项工程投入近200亿元资金,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效明显。《2012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显示,生物制药行业是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十一五”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3.61%。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约为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852.7亿元,同比增长20.5%。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药企已经基本能生产所有常用药品、疫苗和生物制剂。但是在抗肿瘤药物等部分高端药物上,仍然依赖于进口。同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整体医药产业中的比例为10%左右,与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占整体医药产业比例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这些年我国生物医药最大的进步体现在仿制药替代进口药上面。”山东省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姜国胜说,随着部分国外药物的专利保护到期,国内仿制药逐渐取代了进口药在临床医学上的使用,并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而在新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

  从全球市场占有率上来看,中国生物医药追赶欧美的道路仍然很长。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欧盟企业的生物 医 药 国 际 市 场 份 额 占 有 率 超 过95%,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只占5%不到。在世界排名100位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针对这一局面“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计划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投入专项资金100亿元,总体目标是加快实现中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历史性、战略性转变。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2013年至2015年,我国生 物 医 药 产 业 产 值 年 均 增 速 达 到20%以上,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市场,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和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政策利好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使国际和国内医疗、分析机构都对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持看好态度。中投顾问分析认为,预计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类占全球的药品和销售收入比重将会超过30%。凭借中国医药市场高居全球第二的地位,届时中国将成为生物医药的主要市场之一。

  资金和时间投入成发展掣肘

  在追赶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日本、印度等邻国的过程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仍然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制约因素是资金和时间的投入。生物谷咨询“BioInsight”首席分析师杨春介绍,业界对研发一款新药所需投入的概括是“十亿美金,十年时间”。仅仅国际医药巨头辉瑞一年的研发经费,就超过了我国所有生物医药企业的总和。生物医药研发需要的巨大投入,导致我国尝试新药研发的企业寥寥无几。

  即便是仿制,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和时间。齐鲁制药研究院院长张明会说,据业内测算,一款生物药仿制成功的成本达到化学新药的80%左右,周期则从三五年到十多年不等。对我国药企而言,仍然是不轻的负担。

 
 有学者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则是我国药企过于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登记在册的药品生产企业多达6986家;而根据主要药企的年报,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行业分散,导致大量研发经费分散在不同的着力点上,难以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

  杨春说“负担不起”的后果,是我国有影响力的新药很少,而仿制药的质量大多不理想。同时,许多企业停留在低层次的仿制上,并且“一哄而上”的现象较为普遍,形成极大的浪费。

 
 除了资金之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我国药企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尽管近年从国际知名药企跳槽到国内药企的高端研发人才有不少,但是部分研究机构和药企反映,基层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相对还欠缺。姜国胜介绍,由于生物医药研发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只具备基本的技能,进入企业之后还需要经历很长的培养周期。国内生物医药本来就起步较晚,再加上人才培养的过程,追赶国际生物医药企业需要的时间难免漫长。

  我国的医保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杨春介绍,在欧美主要国家,抗肿瘤的靶向药物纳入了医保报销的范畴,病人可以长期服用;而在国内,这些药物尚不能享受医保报销的待遇,导致价格较高,病人承受不起,大多只能使用一两个疗程。

 
 此外,面对国企医药巨头的直接竞争,中国药企的发展将更为艰难。金磊认为,一方面,国际药企加速了在中国的布局,研发、临床试验等环节不断向中国转移;
另一方面,随着人体试验成本的大幅提升,中国新药研发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这也使中国生物医药在和国企药企的短兵相接中,将丧失自身独有的优势。

  顶层设计需加强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影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因素仍然是创新能力和资金投入,但国内的制度环境同样至关重要。我国应当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顶层设计,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

  首先,完善相关顶层设计。杨春认为,我国医保资金的压力和基本药物制度将许多生物医药挡在了门槛之外,这既不利于患者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也不符合用药趋势。他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的顶层设计,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搭建合适的平台。

 
 “国内生物医药想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规模。”张明会认为,在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客观决定了企业能否顺利发展。我国已经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领域进行扶持,但政策支持的力度仍需要加大。当前,生物医药的竞争已经打破了国际界限,我国应当把生物医药的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行重点扶持,才能扭转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局面。此外,在药品的知识产权方面,还应当加强保护。

  其次,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山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认为,“小、散、乱”的行业现状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低价竞争严重等问题。应通过政策引导药企关闭和并购,淘汰低端产能,促进行业集中度和紧密度的提升,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强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认为,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应当积极投入研发,从仿制转向创新,以更好的药品获取更高的收益。他说,《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等12项核心关键生物技术。在这些领域,国内药企应当积极介入,争取政策资金的扶持以减轻经费投入的压力。

  第四,从细分领域进行突破。金磊认为,社会疾病谱近年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细分领域存在巨大的俄市场空间。“过去人们主要面对急性、致死性疾病,但现在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他认为,将来生物医药的发展趋势,不是通过多开发新品种,或者靠一种药打天下,而是要细分市场。他建议,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应当聚焦一个或者一类靶点进行重点创新和定向的市场拓展,把细分市场做透,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