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用药安全戴上“紧箍咒” |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公告称,我国居民用药安全存严重误区。每年我国约40万人因医疗损害事件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为不安全用药所致,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记者了解到,9月1日至10月31日,国家食药总局开展2014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并联合中国药学会举办第三届“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服药须三思。让药品“既能治病,又尽量不产生危害”,显然是患者的普遍追求。但从每年40万的非正常死亡数的骇人统计数据,不难窥见“不当用药”惹祸之深。如何以刚刚启动的“全国用药安全月”为契机,向公众普及“药害猛于虎”的安全防范意识,无疑值得探讨与反思。
药品是一种性命攸关的特殊商品,显然有异于日常生活用品。正如专家所说,药品是天使,还是魔鬼,主要取决于是否合理用药。有些人或自恃“久病成医”,或听信别人的用药“经验”,或仅凭“我的用药,由我做主”的偏执做派,未经弄清病因和药物适应症,就随意增减药量或合并用药甚至随便停药。诸如此类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高,对健康的危害也最大。要知道,用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延误病情,甚至会因为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增添药源性疾病。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发现,87%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其中26%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
当然,将不安全用药致死的原因,仅归结于公众医学素养欠缺是有失公允的。审视此事,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而应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一些患者宁可自作主张购药而不去医院求诊呢?源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尴尬现实。出于经济与时间成本的考量,一些人选择“百度求医”、“自选用药”、“听信偏方”,正是这种境遇下的无奈选择。为什么有些人即使看了医生也对医生将信将疑,以至于不遵医嘱呢?源于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对立。众所周知,“输液成瘾”,已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中国医疗怪相。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现实中,“辽宁4岁女童输液抽搐2小时后死亡”“柳州一医院1个月内发生两起病人输液身亡事件”……诸如此类输液死亡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使患者对部分医生沦为“商人”角色的认识就更深入一层。出现这种情况,根在“利字当头”,很多医院会根据开药数量来对医生和科室进行考核,医生难免会多开药、多给患者输液。
如此看来,刚刚启动的“全国安全用药月”,无疑是一场提高公众医学常识的“及时雨”。不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亦是治本之策。唯有如此,才能为用药安全戴上“紧箍咒”,“医疗损害致死”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时期 今年发病率略有下降 (2024-11-19)
- 中国疾控中心:科学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2024-11-18)
- 联合国糖尿病日说健康:远离“甜蜜的负担” (2024-11-15)
- 国家疾控局:儿童支原体肺炎这样防治效果好 (2024-11-13)
- 北方多地发病率上升,为何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 (2024-10-24)
-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增加豆、奶的摄入?专家详解 (2024-10-23)
- 世界骨松日:多机构为“管体重、强骨骼”支招 (2024-10-21)
- 秋冬季如何科学应对呼吸道传染病?中疾控专家解答 (2024-10-09)
- 专家破解高血压认识误区 教民众科学自测血压 (2024-10-09)
- 如何防治秋冬季易患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2024-09-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