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
创新启示录
本报记者 吴红月 卢素仙
9月18日上午,科技日报记者跟随着路志正在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出诊,看到了一位94岁老人的矍铄精神和乐观人生态度,更深切地感受到一位老中医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所尽的心力。
中医药文化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近些年来,唱衰中医药的论点此起彼伏,有些不了解中医药的人甚至要求取消,令许多中医药界老前辈甚感寒心。更令他们忧虑的是,如何在新时代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到底该从什么角度来考虑?目前通行的以西医的标准化套用于中医标准化的研究是否合适?该如何理解中医药传承和发展?如何向下一代诠释中医药文化……路志正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我们的话题也就此展开。
从中医脾胃学说看中西医结合
今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召开了中西医整合胃肠病的研讨会,中西医专家在其中共同商讨治疗胃肠病的方法和手段。路志正在会上表示,应该让更多的西医接受中医药文化的思想,他强调说,中医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采用的是辨证施治的理念,治疗过程中看到的人体更为全面,而西医讲求技法,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的痛苦。
路志正从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行医,精通中医典籍,擅长中医内科和针灸,对妇科、儿科也有很深造诣。他擅长针药并用,重视食疗,圆机活法,因证而施,广泛涉猎中医外感内伤、伤寒温病,崇尚脾胃学说与温病学说,发展湿病理论,特别在流感、“非典”防治中,倡风热湿浊疫毒并举;在风湿免疫病、消化道疾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复杂心身疾病等疑难病,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疗效颇佳。
路志正在近30年中医临床课题研究中,强调整体恒动、辨证论治观,提倡从五脏整体出发,擅长从调理脾胃入手,治疗胸痹心痛、风湿病(如燥痹、痛风等)及多种慢性疑难病症。他经过多年实践总结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人以胃气为本,治病注重调理脾胃,执中央以运四旁。调理脾胃,重在升降,顾其润燥,升脾阳,降胃气,勿劫胃阴,勿伤脾阳。他辨证注重湿邪为患,认为湿邪伤人甚广,其来源有天、地、人之不同,内外之分,北方亦多湿邪,多自内生,而湿邪伤人,最易困遏脾阳,而见各种湿困脾土病证,治湿之法,应注意通、化、渗三法,即宣通三焦气机,调理脾胃升降。
在他看来,目前各类医院的西医医生开出中成药治疗肠胃不和等慢病日渐普遍,但是,中成药如何起作用的,西医医生应该有所了解,否则,辨证不准、使用不当,同样起不到效果。
他指出,在治疗中应首先突出中医的辨证思维,以证候为主,突出中医优势。中西医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在于整体和细节,西医诊断明确,分类较详,中医则从证候入手,由外测内,较为全面整体,治疗会更有效。
呼吁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在路志正看来,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西医重病原体与结构,中医重病机与辨证论治,中医临床若抛弃中医辨证思维与方法,则疗效难以保证。他指出,中医和西医其实并不矛盾,应该在发展中强化对中医文化理念的传播和教育。
路志正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老年康复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他主编《中医内科急症》、《路志正医林集腋》、《中医湿病证治学》、《痹病论治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实用中医心病学》等;参加编著《中医临床资料汇编》、《中国针灸学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论医话荟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内科学》、《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等。
作为原全国政协委员,他对于目前社会上不理解中医而提出否定中医言论的人,特别是一些政府管理部门轻中医重西医的做法深感痛心,多次在政协会议上呼吁要强化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以及技术创新。
路志正认为,中医强调三因制宜,以人为本,若以西医标准化的方式来制定中医的诊治标准并立法,实行处方、制药标准化,则会束缚中医原创思维,将不利于临床实际。中医诊疗技法还应顾及地域风土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化。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各地气候环境、风土人情、患者年龄、体质、生活习惯、心理社会发病特点,结合具体病种,制定中医各项指标,创造出符合中国人生理病理情况的诊疗指南。他批评时下许多中医医生临床诊治一味照搬西医标准和思维,使之成为唯一,所以很难出现新的成果。
“中医学博大精深,上极天文,中悉人事,下穷地化,可说无所不包,而其精髓即视人与自然界为和谐统一体,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个体,以人为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重视调护。”路志正说,现在既然要强调中西并重,并提到日程,成为国家卫生领域的一项发展策略,也应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从证候入手进行研究,一个病一个病地进行,利用现代科研手段开展工作,而不应以偏概全,因噎废食。
他呼吁,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行政部门应认真执行中医药政策,落实中医科研机构管理,培养真正中医人才。他以自己带教学生培养人才的实践经验谈到,中医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关键是及早跟师侍诊抄方,早临证,早实践,要学用结合。他提出,目前的教学体系难以真正将中医药的理念和文化传承到位,需要进行深入改革。
中医养生方法有益健康长寿
作为一名中医药文化最好的诠释者,94岁龟背之年,路志正依然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同时,还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类研讨会,飞机火车奔波往来不辞辛劳,而他的身体硬朗,红光满面。他笑言,自己保有的健康体魄要归结于中医养生文化之法。
他介绍说,中医养生学来自儒道佛思想,以及不断传承和积累的中医理法,其实并不神秘,只要从日常饮食起居等养生习惯做起,坚持修身养心之道,人人都可以达到。“我按照中医顺应四时以养生,知足常乐,无欲无求,与人为善,虚心向学,不骄不躁,总觉自己不足,兴趣广泛,坚持锻炼,心平气和,好的不多吃,粗茶淡饭不少吃,晚饭七八分饱,睡前浴足,自我按摩,这就是我的长寿之道。”路志正如是说。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时期 今年发病率略有下降 (2024-11-19)
- 中国疾控中心:科学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2024-11-18)
- 联合国糖尿病日说健康:远离“甜蜜的负担” (2024-11-15)
- 国家疾控局:儿童支原体肺炎这样防治效果好 (2024-11-13)
- 北方多地发病率上升,为何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 (2024-10-24)
-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增加豆、奶的摄入?专家详解 (2024-10-23)
- 世界骨松日:多机构为“管体重、强骨骼”支招 (2024-10-21)
- 秋冬季如何科学应对呼吸道传染病?中疾控专家解答 (2024-10-09)
- 专家破解高血压认识误区 教民众科学自测血压 (2024-10-09)
- 如何防治秋冬季易患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2024-09-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