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示 药驾堪比酒驾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
![]() |
自驾出行已成为不少人走亲访友或短途旅游的首选,专家提示,一些药物在服用后会引起嗜睡、视物模糊、定向力障碍等症状,驾驶员应特别注意服用的药物是否含有对驾驶能力有影响的成分,以免造成交通事故。
“公众普遍对酒后驾车的危险都比较了解,但很少意识到‘药驾’同样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中国药学会专家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某些药物和酒精一样,都能削弱人的思维判断力。一些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会引起嗜睡;有些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可导致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而某些解热镇痛药、解除胃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等,则会使驾驶员出现视物模糊、辨色困难或定向力障碍等症状。
对此,专家指出,驾驶员需要注意服用的药物是否含有对驾驶能力有影响的成分。一般情况下,对驾车有影响的药物应服用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若必须在驾驶前服药,应选择替代药物,如感冒时选用不含镇定和抗过敏成分的药物。此外,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后,应稍事休息或少量进食后再开车,以防血糖过低影响驾驶安全。
夏秋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
谨防食用中毒
夏秋季节是野生毒蘑菇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贵州省食药监局近日发布野生毒蘑菇中毒食品安全预警,目前毒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也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办法,因此切勿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发生中毒。
记者从贵州省食药监局了解到,误食野生毒蘑菇成为近年来一些地方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类型,且多为农村家庭误食所致。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生长的毒蘑菇约有180种,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种。毒蘑菇与食用菌的外形相似,鉴别其是否有毒需专业机构识别,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
有关专家介绍说,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专家提醒,一旦误食毒蘑菇,应及时送往医院就医,不可自行服药。
目前,贵州省已发布预警严禁各类学校食堂、重大接待和群体宴席加工制作野生菌;其他餐饮服务单位尽量不要加工制作野生菌,生产、加工野生蘑菇时,要确保可食蘑菇不会混入有毒蘑菇品种。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三个换季常见谣言勿轻信 (2025-08-07)
- 干吃蒙脱石散险窒息?专家详解安全用药与腹泻防治要点 (2025-08-05)
- 广东基孔肯雅热新增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 (2025-08-04)
- 中医专家:夏季养生要围绕“养心”和“养脾胃”展开 (2025-07-25)
- 高温“苦夏”,医学专家“支招”养生要点 (2025-07-24)
- 家长注意!孩子睡觉盖太多,居然会影响身高 (2025-07-22)
- 专家紧急提醒!小心呼吸道合胞病毒盯上婴幼儿 (2025-07-17)
- 哪些疾病适合在夏天进行调理和治疗?专家详解 (2025-07-16)
- 抱冬瓜、喝凉茶……三伏天防暑降温 这些养生误区要避免 (2025-07-15)
- 多地持续“桑拿天” 这份防中暑秘籍请收好 (2025-07-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