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我国仿制药质量再评价工作,以期“优胜劣汰”

我国仿制药质量再评价工作,以期“优胜劣汰”


    仿制药,简言之就是对已上市专利药品(又称“原研药”)的复制。我国制药业是以仿制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业内普遍认为,在我国批准上市的1.6万种药品中,超过80%以上是仿制药。

    “仿制药研发成本较低,具有价格优势,让广大百姓用得起药。”上海市食药监局总工程师周群称,仿制药一直是世界各国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的主力军。以美国为例,10个处方中约有8个是仿制药,节约的医疗费用相当可观。

    但一个尖锐的现实是: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却不是仿制药强国,我国仿制药出口欧美主流市场的寥若晨星,远低于印度。说到底,是质量问题。

   “以一款胶囊药为例,原研药的外包装胶囊不含甘油,而国产仿制药的胶囊含甘油,结果甘油和药品形成了新的杂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际合作高级顾问金少鸿说,近年来国家抽检药品质量时已注意到辅料、加工工艺等都会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而此前国内医药企业往往只关注药品的化学成分是否一致,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解释,仿制药与原研药要达到质量一致性,要达到药学等效、生物等效、治疗等效三层境界。而国内药企往往停留在药学等效,即追求与原研药相同的化学成分,但在给药后的生物代谢反应、患者的疗效或不良反应方面,与原研药尚有不小差距。


    仿制药企业将迎来优胜劣汰

    “提出问题,就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天士力控股集团国际创新投资事业部总经理韩厉玲博士意味深长地评价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的仿制药质量再评价工作。

 
    事实上,我国的仿制药质量升级工程正以国家政令形式旋风般推进。2013年2月,国家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决定对2007年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按照推进时间表,2013年至2014年,我国要全面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对基本药物和临床常用药中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

   
    “将2007年以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目的是让仿制药能真正担当起替代原创药的责任和义务。”金少鸿同时谈到,这场再评价将成为促进我国仿制药质量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合格的无效药”将逐步撤出市场,企业需要重新审定产品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重新考虑生产工艺,考核临床疗效,这是一个仿制药业优胜劣汰的过程。

    在韩厉玲看来,这场再评价风暴将打开仿制药品质量的“黑匣子”,规定时间内未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药品面临停产危机,而质量过硬的仿制药将获得更好发展。此前,国家发改委已承诺“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给予特别定价政策”。国家卫生计生委也表示“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在招标上给予优惠”。

    “再评价工作”绝不会一劳永逸

    业内看来,这将改变现有仿制药企小、多、散的现状,促使我国制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专家同时强调,质量再评价并非突击性运动,而应成为常态。

   
    “美国在1971年就启动了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评价,经历10年时间,淘汰了600种老药。日本做过三次再评价,仅1997年至今已完成对730个品种药品的质量再评价。我国这是第一次。”韩厉玲称,对仿制药质量再评价并不是单纯否认原有药品的质量,而是随着技术提高,对药品质量检验手段的丰富,对老药质量的回顾评审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

     事实上,欧美等国对仿制药临床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工作从未停止过。2012年,美国药监局因为一款长效抗抑郁仿制药缺乏疗效接到患者多起投诉,经质量再评价受到“退市”命运。周群直言,仿制药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业内看来,我国开展仿制药质量再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及时总结评价性抽检的研究数据与成果,通过工艺改进,最终实现临床上对原研药的“替代”甚至超越。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