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国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早已有成文规定。
但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任何与食品有过“亲密接触”的物质都逃脱不了消费者的猜测和质疑。
食品添加剂更是如此。
调查显示,有75%左右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持否定态度。原因何在?
食品添加剂真的那么可怕吗?在生活中,食品添加剂究竟是盘旋在餐桌上的幽灵,还是美化食品的天使?
食品中能否不用
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食品添加剂也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是食品界人士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客观现实。
“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北京食品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曹雁平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我们日常的食物,诸如包子、油条、元宵、月饼等食品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在第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也是食品防腐的客观需要,可以起到让食品保鲜、改善食品色香味、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等需求。
然而,有人质疑,食品里可以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吗?
“如果是工业化产品,要在市场上流通,考虑到贮藏、运输等,得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专家、郑州奇华利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良生告诉记者。
当然,食品添加剂也不是在任何食品里都可以随意添加的。
曹雁平表示,GB2760-2011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规定了每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在食品加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2011的规定,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都属于违法行为。
既然消费者这么担心食品添加剂,能否用其他产品替代食品添加剂?
记者查阅由孙宝国等学者编写的《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一书中发现,一种化学品要成为食品添加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因食品生产工艺技术需求而使用;二是在拟用的剂量下,对消费者无健康危害;三是不会误导消费者。
在《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中也说到,在食品中添加该物质的原因是出于生产、加工、制备、包装、运输、储藏等食品的工艺需求,或者期望它或者其副产品成为食品的一部分,或影响食品的特性。
从这个角度看,食品添加剂对于现代食品工业的必要性,是无法用其他产品来替代的。
其实,食品添加剂还是食品创新的助推器。“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工业的创新。”范良生说。
比如,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I+G),才有了第二代鲜味产品──鸡精。现在鸡精已成为居民厨房和餐饮行业必需的调味原料,产生了太太乐、家乐、大桥、十三香等著名品牌,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生活。
假如没有食品添加剂,商店里各种琳琅满目的食品将不复存在;如果油、盐、酱、醋里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的厨房将无法运转。
差异可否被比较
网上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消息:某某添加剂在欧盟已经禁用了,但是中国还在使用,还有的添加剂在国外的限量是多少,在中国的限量就跟它不一样。
事实上,并不是我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国外也可以使用,也不是国外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就可以使用。
比如,2009年蒙牛特仑苏OMP牛肉风波,就是牛奶中添加了牛奶碱性蛋白(MBP)造成的。MBP这种食品添加剂已获得了美国和新西兰政府的使用许可,但我国当时尚未允许使用。
但曹雁平告诉记者,对食品添加剂实行申报制度和许可管理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没有申请使用食品添加剂,这种食品添加剂自然就不会被该国有关部门安全评估,并制定使用范围和限量。一国政府准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果没有被另外一个国家准许,就不能在这个国家使用。
世界各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也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个取决于什么呢?
“各个国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饮食不一样,各有独特的饮食习惯。”曹雁平说。
曹雁平举例说,比如中国北方人爱吃馒头,传统会在馒头里加明矾,使馒头更劲道,口感更好。但研究发现超量摄入铝对人体有危害。因此,联合国规定了每人一周摄入铝的最高限量。但是各国会根据需要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食用情况,制定各自的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使用范围和限量)。由于中国北方人爱吃馒头,含铝食品添加剂的摄入机会大,所以我国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会更严格。
同时,事物也是变化发展的,一种食品添加剂今年能用,明年就不能用了。
孙宝国表示,我们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少,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有高档的,也有低档的,尽管跟安全性没有关系,但是随着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整体上来讲是有动态变化的,总是要增加一些品种,也要淘汰一些品种,我们国家也是这么做的。
据了解,在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数量在2500种左右,而全世界有1.5万种以上。
实际上,食品添加剂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越是发达的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就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曹雁平说。
食品添加剂有没有罪
近年来,从“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奶粉”到“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越来越差。谈到食品安全,很多人就会想到食品添加剂,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调查显示,在我国,90%左右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添加剂所造成的。
事实是否如此?能否就此给食品添加剂定罪了呢?
专家表示,我国政府从来就没有许可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为食品添加剂,它们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科学家吴永宁也曾指出,三聚氰胺、苏丹红这些都是非法添加物,我们不能把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进行混淆。
很显然,非法添加剂的使用使食品添加剂蒙受了不白之冤。
当然,还因为食品添加剂涉及多学科,专业性极强,非专业人员很难讲清其中原委。
“时常出现个别非专业领域的专家对食品添加剂错误的解读误导公众的情况,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曹雁平说。
同时,某些食品标签和媒体广告频繁出现“本品绝不含防腐剂”“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等字样,这也加剧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担心食品添加剂会危害健康。
曹雁平告诉记者,从全世界范围看,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的疾病是食品安全的头号问题。如果不使用食品防腐剂、保鲜剂等,食品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用后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今后,食品安全问题还会时有发生,但食品添加剂不能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食品添加剂的“正名”之路任重道远。
链接
天然与人工合成,谁更安全?
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本质都是化学物质,只是来源不同。一般来说,人工合成的添加剂纯度较高、成分单一、稳定性较好、价格较低,因此被广泛使用。此外,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要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评价,它的规定用途和剂量都应该是安全的。
以天然原料加工的食品添加剂会不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呢?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是所用的天然材料是不是食用或药食两用的?其二是提取的成分其结构及性质改变了没有?其三是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有残留没有?
一般来说,如果所用的材料是食用或药食两用的,有没有改变其性质和结构,也没有任何非食用成分残留,或残留在安全值范围内,那么这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否则,在用作食品添加剂之前,也要像人工合成的产品一样,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检查。
从毒理学角度,一种化学的生物活性取决于它的化学结构。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如果其化学结构相同,那么他们的生物活性也相同,也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另外,在表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时,要注意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化学物质。例如,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列举出的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和合成香料名单就有许多不同。名单中列举的天然香料多为提取物,而人工合成的则为化学纯品,它们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是不同的物质。
因此,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并不比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