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拜耳与JHU合作开发视网膜疾病新疗法

拜耳与JHU合作开发视网膜疾病新疗法

  德国制药巨头拜耳集团(Bayer)近日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联合开发新型眼科药物,用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地图样萎缩(GA)、Stargardt病、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该项战略研究联盟的目的是,加速实验室创新疗法向临床的转化,最终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治疗多种视网膜疾病。根据协议,拜耳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Wilmer眼科研究所将联合开展研究,评估视网膜疾病方面新的治疗靶标、阐释疾病内在机制、药物输送技术、生物标志物。拜耳将拥有合作中诞生的全部候选药物的独家权利。该笔合作的财务条款尚未披露。
  需要指出的是,拜耳在眼科治疗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Regeneron公司开发的重磅药物Eylea(aflibercept,阿柏西普注射液)。目前,双方正在进行Eylea的全球开发,Regeneron拥有Eylea在美国的独家权利,拜耳则拥有Eylea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独家销售权。Eylea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截至目前已收获4个适应症,分别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当前,在眼科治疗领域,Eylea正与罗氏和诺华的眼科药物Lucentis展开激烈的竞争。Eylea于2011年上市,比Lucentis(2006年上市)晚了近5年,但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近年来适应症及销售一再刷新,2014年全球销售已达28亿美元,对Lucentis形成了严峻挑战。根据拜耳已发布的销售数据,Eylea上一季度销售增长55%
  但除了Eylea之外,拜耳的眼科护理管线其实相当单薄,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一项II期AMD临床试验,调查其内部研发的一种VEGF抑制剂regorafenib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潜力。regorafenib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数个促血管生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已获批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此外,该公司还有一款单抗药物处于I期临床,也是开发用于AMD的潜在治疗。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