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公立医院特需服务上限悄然放宽

公立医院特需服务上限悄然放宽

  近日来,公立医院改革加速,特需医疗服务问题浮出水面。
 
     4月,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出炉,其中,将国家五部委方案中提出的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上限“10%”,规定为“服务收入比例”。

 
     特需知多少
 
     上海老牌三甲仁济医院的西院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区,连用了76年的门诊大楼破旧不堪,但设在其顶层的风湿特需病房却装修一新。即使是在阳光朗照的中午,走廊里也开着一长溜光线柔和的暖色调灯。
 
     3月底,值班护士告诉记者,这里的病房收费标准是单间1800元/天,套间2200元/天,空间有限只有13张病床。在更为宽敞的仁济东院,单设的特需中心条件更好。
 
     仁济医院特需医疗中心现有床位100余张,相比全院1300张核定床位,大致符合国家规定的比例限制。
 
     不过,除了特需中心,各科室的病房也提供单人或双人的特需病房,称为“楼层特需”,价格为450元/天,床位数量则因科室而异。在仁济东院内科大楼6层的妇科病房,共有38张核定床位,加床10张,走廊尽头则有特需床位6张,占该楼层床位总数的12.5%。
 

  自2008年开始,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开始在上海23家市属医院中试点并推广全成本核算,每家医院都被拆分成若干个核算单元,最小的是科室。这助长了科室推出特需病房创收冲动。
 
     “特需中心”和“楼层特需”(或称“科室特需”)共存,在上海多家三甲医院是普遍现象。比如瑞金医院核定床位1600张,特需中心的床位总数104张,也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10%。然而大部分有住院需求的科室都设有特需床位。但这一块数量难以统计。
 
     此外,各大医院干部病房和外宾病房也普遍对外开放,成为另一种特需病房。再加上供不应求的特需门诊,业内人士估计,上海的特需医疗服务比例超过了10%。另据报道,江苏有些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已占到20%-30%。
 
     特需的贡献
 
     对于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价格,各地多采用备案制,由各医院自行确定,向物价部门报备即可。与普通医疗服务相比,特需服务价格惊人。
 
     以仁济医院为例,三人一间的普通病房,日均床位费仅60-70元,最便宜的楼层特需收费也达其7倍。仁济东院3号楼15层的产科特需病房,床位费分1000元和1500元两种,手术当天以三倍价格收取诊疗费和护理费,第二天则收以双倍价格。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2007年起把药品加成率砍到了15%,在政府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特需医疗服务对公立医院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
 
     也正因为此,江苏省在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指导意见中,占比并非“床位比”而是“收入比”--提供特需服务取得的服务收入比重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收入的10%。
 
     目前公立三甲医院的全部收入中,医疗服务收入约占一半,按照江苏省的规定,则特需服务占其总收入的5%左右,和财政投入大致相当。如果10%是指床位占比,特需服务的贡献率没有这么高。
 
     可堪佐证的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08年一份调研显示:上海全市医疗机构特需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27%。考虑到沪苏两地医疗发展水平相当,按照江苏省新规定,意味着现有特需医疗服务可扩容一倍。
 
     特需之争的背后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意味着必须首先保证基本医疗需求。
 
     上海市规定,参加提供特需服务的医生必须保证完成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量。但杨浦区一家三甲医院的绩效办主任告诉记者,对此并没有细化的指标。现在各医院的特需服务都供不应求,难以监管。
 
     对特需服务的另一个担心是影响公益性。
 
     在政府补偿不足的情况下,“以商补公”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仁济医院西院正引进社会资本和外国战略合作者,计划今后以三倍价格收费;上海华山医院拟与民资联手,在郊区新建分院走高端路线;南京鼓楼医院也在加紧建造其国际医院,根据规划,建成后一大半的床位都将用于高端医疗和市场化培训。
 
     卫生部明确反对这种“公私合股”的做法。按照国际经验,高端医疗应交由市场来办。但中国95%的医疗资源都沉淀在公立医院系统,民营医院一时难有作为。

   

  上海则提出发展包括特需医疗在内的高端医疗服务,“以商补公”。参与上海医改方案设计的复旦大学专家称,特需服务所占比例,有待此建议获得决策层认可后具体设定。
 
     “如果缺少高端医疗的贴补,公立医院的日子更难过”,前述上海医改专家指,特需医疗发展规模之争,背后反映出补偿机制尚未破题的重要问题。全国“两会”期间,有卫生部官员表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中所说的“10%”,指的是床位占比。如此,江苏省方案已经巧妙地放宽了限制。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