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沙坦类药物国内市场增长迅速

沙坦类药物国内市场增长迅速

  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在快速发展中伴随着起伏跌宕,但总体趋势是一路上扬。2008年,我国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总额高达135亿元。目前,医院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同样以地平类、普利类和沙坦类为主。

 

  与国际市场不同的是,普利类是目前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上的中流砥柱,这主要与药品价格密切相关。格沙坦类降压药虽然降压效果显著,但因价格昂贵,在销售额上难以与普利类比肩。

 

  目前临床使用的AngⅡ受体抑制剂依据结构可分为三类:联苯四氮唑类,包括氯沙坦(又名“洛沙坦”)、厄贝沙坦(又名“伊贝沙坦”)、坎地沙坦、他索沙坦、奥美沙坦;非联苯四氮唑类,包括依普沙坦、替米沙坦;非杂环类,包括缬沙坦。

 

  “沙坦”家族主要有三大功效:降压、治疗心力衰竭和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发展。沙坦类是继普利类药之后用于临床的抗高血压药物。由于沙坦类药物降压平稳、疗效好、作用时间长、患者耐受性好,尤其在预防卒中、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改善左心室肥厚、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副作用比ACEI小,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主流品种。

 

  据报道,随着“科素亚”2010年专利期满,仿制药将会给整个沙坦类药物市场带来猛烈的冲击。在接下来的5年内,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美卡素”、诺华公司的“代文”、默沙东公司的“科素亚”和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厄贝沙坦等5只销售最好的沙坦类药物的专利都将陆续期满,这将导致沙坦类药物的全球市场减少70亿美元,这个大类品牌药物的生命周期即将结束。

 

  然而,这并不会影响国内沙坦类药物市场的繁荣。我国的抗高血压用药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点,在用药习惯、治疗费用承受能力诸多因素影响下,品种结构与国外略有差异。

 

  目前,沙坦类药物由于质高价昂,属于“贵族品种”,还不能成为大众的优先选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人们对高血压这一流行病症认识的提高以及收入的增长,沙坦类药物有望成为未来国内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主导者。

 

  沙坦类药物进入我国市场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上升迅速。据华源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2008年,沙坦类药物的医院购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5%;2009年上半年,沙坦类药物的医院购药金额同比上涨36.6%,环比上涨19.4%。

 

  自1998年“科素亚”(氯沙坦)和“代文”(缬沙坦)两个品种在我国上市后,其他品种也相继进入我国。2006年以前,氯沙坦一直占据着沙坦类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2004年其市场份额达到54.3%。但新产品的冲击,使得氯沙坦的市场份额逐渐走低。

 

  缬沙坦和厄贝沙坦则对沙坦市场的“榜眼”位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局面在2007年终被打破。这一年,缬沙坦以32.3%的市场份额冲上榜首,氯沙坦钾和厄贝沙坦则分列第二、第三名。至今,缬沙坦依然保持着市场主导的优势,而胶着竞争的场面如今又在氯沙坦和厄贝沙坦之间再现。


  像国内市场其他许多新药一样,沙坦类药物的“开场”仍以进口药(包括进口原料药国内厂家分装)打头阵、唱主角。不过这个主角功力强劲,至今没显疲态。据华源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6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购药统计显示,2004~2009年上半年,外资品牌的沙坦药物成为医院市场的主流,占到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