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医械领军企业:研发投入超10% 单品年卖3亿 |
![]() |
医药网8月25日讯 医疗器械行业领军企业要来了!其标准是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在10%以上,拥有年销售额超3亿元单系列品种,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入前5位。
8月19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
5大工程实施指南均是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由四部委组织编制而成。其中之一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以下简称《指南》)。
高性能医疗器械,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指南》提出,要在11个高端装备重点领域里“集中力量办大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装备,培育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品牌,以及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中小企业…
这11大重点领域包括: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农机装备。
如上,高性能医疗器械在列,成为医疗器械乃至医药行业唯一代表者。
用4年培育10家领军企业
《指南》提出,要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实现以下目标:
到2020年,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在10%以上的领军企业,每家企业均拥有年销售额超3亿元单系列品种,各自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入前5位,支持10家国产诊疗设备企业在全国试点建设一批应用示范中心,建设10个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建成10个服务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提出的医疗器械领军企业需同时满足上面4个要求,标准高吗?
就医疗器械行业现状来说,还真是高啊。只看研发投入超过10%这一条,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医械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们,也没一家是符合的。国内上市械企研发投入能占到收入的5%比重,就已然是凤毛麟角了(深圳迈瑞倒是一直以10%要求自己,但是已经从美股退市了)。没上市的械企,上海联影应该是能达到的,据悉营业收入几乎又都拿来搞研发了。
所以,国家要用4年时间培育10家医械领军企业,可谓任务艰巨。但也正因此,国家应该会拿出“洪荒之力”扶持高性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相关政策可期。
此外,针对高性能医疗器械,《指南》还特别提出,要使其国产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注意,是“大幅度提升”,而非“提升”!
五大类高性能医疗器械都有啥?
《指南》还具体列出了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涵盖范围,包括数字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先进治疗装备、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健康监测设备这五大类。
它们各自又具体包括:
一、数字影像设备。
以早期、精准诊断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新型闪烁晶体与光电器件、分子成像专用集成电路、高灵敏度荧光数据采集装置、高分辨PET探测器、高性能探测器、大容量X射线管、高速数据采集传输模块、高速滑环、新型高密度/高频宽带/高灵敏度的二维超声换能器、超声专用集成芯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多模态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低剂量X射线成像、新型CT、新一代超声成像、复合内窥镜、新型显微成像等产品;
加快推进重点部署高端彩超、数字化平板X线机、64排CT、1.5T磁共振成像系统、PET-CT及PET-MRI的产业化与应用。
二、临床检验设备。
以全自动、高精度、高稳定性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高速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免疫分析仪和分子诊断设备生产技术,新型试剂开发技术,试剂精确度和质量稳定性控制、临床检验质控用标准物质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高通量临床检验设备、快速床旁检验、集成式及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检验分析系统、分子诊断设备、微生物自动化检测系统、高分辨显微光学成像系统、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设备等产品;
加快推进重点部署全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新型显微成像等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
三、先进治疗装备。
以精确治疗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小型化/高稳定性放射源、自适应 TPS、动态MLC、支持多中心互联的放疗网络系统、粒子注入器、大型高场永磁/超导磁体、真空加速腔体、真空束流输运系统、大功率高频电源、旋转机架和治疗头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高性能无创呼吸机、数字化微创手术系统、手术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麻醉机工作站、自适应模式呼吸机、电外科器械、术中影像设备、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加快推进重点部署已有一定技术积累的智能手术机器人、图像引导精确放射治疗设备、血液透析设备等高性能治疗设备的产业化与应用,加快完善医疗辅助机器人研发和应用体系。
四、植介入器械及材料。
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核磁相容电极、超低功耗集成电路、高密度馈通/高密度电极、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透析材料、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植入电极等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神经刺激调控产品、可降解血管支架、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可折叠人工晶体等产品;
加快推进重点部署介入心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可充电双侧脑起搏器等高端植介入产品产业化与应用。
五、健康监测设备。
以智能化、互联网+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大数据分析技术、个性化订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智能型康复辅具、计算机辅助康复治疗设备、重大疾病与常见病和慢性病筛查设备;
加快推进部署健康监测产品(包括可穿戴)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
医药网新闻
8月19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
5大工程实施指南均是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由四部委组织编制而成。其中之一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以下简称《指南》)。
高性能医疗器械,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指南》提出,要在11个高端装备重点领域里“集中力量办大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装备,培育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品牌,以及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中小企业…
这11大重点领域包括: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农机装备。
如上,高性能医疗器械在列,成为医疗器械乃至医药行业唯一代表者。
用4年培育10家领军企业
《指南》提出,要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实现以下目标:
到2020年,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在10%以上的领军企业,每家企业均拥有年销售额超3亿元单系列品种,各自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入前5位,支持10家国产诊疗设备企业在全国试点建设一批应用示范中心,建设10个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建成10个服务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提出的医疗器械领军企业需同时满足上面4个要求,标准高吗?
就医疗器械行业现状来说,还真是高啊。只看研发投入超过10%这一条,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医械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们,也没一家是符合的。国内上市械企研发投入能占到收入的5%比重,就已然是凤毛麟角了(深圳迈瑞倒是一直以10%要求自己,但是已经从美股退市了)。没上市的械企,上海联影应该是能达到的,据悉营业收入几乎又都拿来搞研发了。
所以,国家要用4年时间培育10家医械领军企业,可谓任务艰巨。但也正因此,国家应该会拿出“洪荒之力”扶持高性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相关政策可期。
此外,针对高性能医疗器械,《指南》还特别提出,要使其国产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注意,是“大幅度提升”,而非“提升”!
五大类高性能医疗器械都有啥?
《指南》还具体列出了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涵盖范围,包括数字影像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先进治疗装备、植介入器械及材料、健康监测设备这五大类。
它们各自又具体包括:
一、数字影像设备。
以早期、精准诊断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新型闪烁晶体与光电器件、分子成像专用集成电路、高灵敏度荧光数据采集装置、高分辨PET探测器、高性能探测器、大容量X射线管、高速数据采集传输模块、高速滑环、新型高密度/高频宽带/高灵敏度的二维超声换能器、超声专用集成芯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多模态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低剂量X射线成像、新型CT、新一代超声成像、复合内窥镜、新型显微成像等产品;
加快推进重点部署高端彩超、数字化平板X线机、64排CT、1.5T磁共振成像系统、PET-CT及PET-MRI的产业化与应用。
二、临床检验设备。
以全自动、高精度、高稳定性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高速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免疫分析仪和分子诊断设备生产技术,新型试剂开发技术,试剂精确度和质量稳定性控制、临床检验质控用标准物质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高通量临床检验设备、快速床旁检验、集成式及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检验分析系统、分子诊断设备、微生物自动化检测系统、高分辨显微光学成像系统、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设备等产品;
加快推进重点部署全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新型显微成像等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
三、先进治疗装备。
以精确治疗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小型化/高稳定性放射源、自适应 TPS、动态MLC、支持多中心互联的放疗网络系统、粒子注入器、大型高场永磁/超导磁体、真空加速腔体、真空束流输运系统、大功率高频电源、旋转机架和治疗头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高性能无创呼吸机、数字化微创手术系统、手术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麻醉机工作站、自适应模式呼吸机、电外科器械、术中影像设备、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加快推进重点部署已有一定技术积累的智能手术机器人、图像引导精确放射治疗设备、血液透析设备等高性能治疗设备的产业化与应用,加快完善医疗辅助机器人研发和应用体系。
四、植介入器械及材料。
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核磁相容电极、超低功耗集成电路、高密度馈通/高密度电极、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透析材料、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植入电极等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神经刺激调控产品、可降解血管支架、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可折叠人工晶体等产品;
加快推进重点部署介入心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可充电双侧脑起搏器等高端植介入产品产业化与应用。
五、健康监测设备。
以智能化、互联网+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大数据分析技术、个性化订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
重点开发智能型康复辅具、计算机辅助康复治疗设备、重大疾病与常见病和慢性病筛查设备;
加快推进部署健康监测产品(包括可穿戴)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防备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危险 两部分宣布提示 (2025-07-02)
- 国度医保局:2024年中国药企海内受权买卖总额超500亿美元 (2025-07-02)
- 国度医保局:中国立异药家当已由“引进仿照”转向“立异输入” (2025-07-02)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小儿电解质补给打针液等56个药品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7-02)
- 对于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使用治理的关照 (2025-07-0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 |
![]() |
解决便秘的偏方 | 女孩向往 |
![]() |
![]() |
婴儿出生时瞬间 | 西红柿养生功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