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医械这两领域比,骨科、IVD都弱爆了… |
![]() |
医药网9月27日讯 我国的医疗器械消费仅占到药品消费市场的14%左右,而在全球市场上,器械和药品的消费比例大约为1: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制造2020》、“十三五”规划建议等重要文件都明确将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将会提速。
本文则针对家用医疗器械、制药装备、骨科器械、体外诊断仪器这四大细分行业进行了市场规模分析预测,至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40亿元。
1.家用医疗器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发展逐渐由治疗向康复、预防阶段过渡,医疗器械已经开始呈现从医院用医疗器械到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我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家用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产业的40%的这一比例,家用医疗器械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过去五年,行业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176.6亿元,发展至2015年的480亿元,近5年复合增速接近22%,高于医疗器械平均11%左右的增速。
我国公共医疗资源短缺,慢性病检测、检测家庭化是缓解当前公共医疗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医疗体系改革的方向之一。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医疗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将会刺激家用医疗器械渗透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管理的关注度提升,家庭健康保健产品的市场逐渐被打开,科技的发展,使得家用医疗器械愈发自动化、智能化,产品功能日益完善,家庭对医疗器械的持有欲望增强,为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的商机。
未来五年,家庭医疗器械将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有望达到1500亿元。
2.制药装备——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亿元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稳步发展以及国内医药需求的持续增长,制药装备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0年至2015年的6年间,我国制药装备行业总销售规模已经从156亿元增长至525亿元,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药品消费市场增长迅速,受人口老龄化、药品价格下降、输液限用、医保控费等众多因素影响,药品消费市场未来仍将维持较快增长态势,带动制药装备市场增长。
新版GMP的实施,人们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品质量改善需要相关装备的更新。为适应医药工业发展及政策监管趋严的大环境,制药装备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将上演“换装潮”,装备重置更新将会带动制药装备需求增长。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是推动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5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将在20%左右,至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亿元。
3.骨科器械——2020年行业规模有望达310亿元
骨科器械行业是医疗器械行业不容忽视的细分行业,国内骨科器械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呈现多、小、弱的特点,随着国内老龄化加速、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近五年国内骨科器械行业保持15.5%左右的复合增长,远超过全球4.5%左右。
但中国骨科器械行业整体渗透率很低,创伤、关节和脊柱的渗透率分别4.9%、0.6%和1.5%,而美国则分别为66%、43%和38%,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中国骨科器械行业在关节和脊柱等领域,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我国骨科器械行业,高端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相对进口骨科器械而言,国产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优势,随着国产骨科器械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再加上医保覆盖方面倾向国产化产品,国产骨科器械的进口替代优势逐步体现出来,骨科器械国产化率整体快速提升,有利于整个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容。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医药器械产业扶持政策的持续驱动以及国产骨科器械产品渗透率提升,未来骨科器械行业仍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未来五年中国骨科器械行业的复合增速将在12%左右,2020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310亿元。
4.体外诊断仪器——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仪器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
全球体外诊断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在中国兴起的比较晚,但近几年却发展的相当迅速,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过去五年行业平均增速超过20%,深受资本市场追捧,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即将迎来下一个黄金期。
国内体外诊断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金额较低,全球占比较低,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一直持鼓励支持态度,享受多重政策红利,在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国产体外诊断产品价格优势扩大,进口替代效应逐渐凸显,带动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快速发展。
二代测序等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和健康管理等新模式,以及精准医疗新目标给体外诊断行业整体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技术进步以及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支撑体外诊断行业的加速前行。
随着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疾病诊断预防及健康管理的需求增强,政府和社会卫生体投入持续增加,未来五年,体外诊断市场将保持15%的复合增速,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0亿元左右。
医药网新闻
本文则针对家用医疗器械、制药装备、骨科器械、体外诊断仪器这四大细分行业进行了市场规模分析预测,至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40亿元。
1.家用医疗器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发展逐渐由治疗向康复、预防阶段过渡,医疗器械已经开始呈现从医院用医疗器械到家用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我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家用医疗器械占医疗器械产业的40%的这一比例,家用医疗器械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过去五年,行业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176.6亿元,发展至2015年的480亿元,近5年复合增速接近22%,高于医疗器械平均11%左右的增速。
我国公共医疗资源短缺,慢性病检测、检测家庭化是缓解当前公共医疗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医疗体系改革的方向之一。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医疗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将会刺激家用医疗器械渗透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管理的关注度提升,家庭健康保健产品的市场逐渐被打开,科技的发展,使得家用医疗器械愈发自动化、智能化,产品功能日益完善,家庭对医疗器械的持有欲望增强,为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的商机。
未来五年,家庭医疗器械将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有望达到1500亿元。
2.制药装备——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亿元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稳步发展以及国内医药需求的持续增长,制药装备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0年至2015年的6年间,我国制药装备行业总销售规模已经从156亿元增长至525亿元,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药品消费市场增长迅速,受人口老龄化、药品价格下降、输液限用、医保控费等众多因素影响,药品消费市场未来仍将维持较快增长态势,带动制药装备市场增长。
新版GMP的实施,人们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品质量改善需要相关装备的更新。为适应医药工业发展及政策监管趋严的大环境,制药装备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将上演“换装潮”,装备重置更新将会带动制药装备需求增长。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是推动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5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将在20%左右,至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亿元。
3.骨科器械——2020年行业规模有望达310亿元
骨科器械行业是医疗器械行业不容忽视的细分行业,国内骨科器械行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呈现多、小、弱的特点,随着国内老龄化加速、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近五年国内骨科器械行业保持15.5%左右的复合增长,远超过全球4.5%左右。
但中国骨科器械行业整体渗透率很低,创伤、关节和脊柱的渗透率分别4.9%、0.6%和1.5%,而美国则分别为66%、43%和38%,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中国骨科器械行业在关节和脊柱等领域,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我国骨科器械行业,高端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相对进口骨科器械而言,国产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优势,随着国产骨科器械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再加上医保覆盖方面倾向国产化产品,国产骨科器械的进口替代优势逐步体现出来,骨科器械国产化率整体快速提升,有利于整个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容。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医药器械产业扶持政策的持续驱动以及国产骨科器械产品渗透率提升,未来骨科器械行业仍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未来五年中国骨科器械行业的复合增速将在12%左右,2020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310亿元。
4.体外诊断仪器——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仪器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
全球体外诊断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在中国兴起的比较晚,但近几年却发展的相当迅速,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分支之一,过去五年行业平均增速超过20%,深受资本市场追捧,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即将迎来下一个黄金期。
国内体外诊断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金额较低,全球占比较低,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一直持鼓励支持态度,享受多重政策红利,在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国产体外诊断产品价格优势扩大,进口替代效应逐渐凸显,带动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快速发展。
二代测序等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和健康管理等新模式,以及精准医疗新目标给体外诊断行业整体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技术进步以及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支撑体外诊断行业的加速前行。
随着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疾病诊断预防及健康管理的需求增强,政府和社会卫生体投入持续增加,未来五年,体外诊断市场将保持15%的复合增速,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0亿元左右。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欠缺药品平安义务系统漫谈会在京召开 (2025-04-28)
- 《中药新药研发用临床需求清单(第二批)》宣布 (2025-04-28)
- 第十批国度集采药品价钱落地青海 62种药品均匀贬价超60% (2025-04-28)
- 江西首批男性出口九价HPV疫苗在南昌开打 (2025-04-28)
- 新版国度卫生监视抽查筹划宣布 初次明白袭击网络“医托” (2025-04-27)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度儿童医学中间科普疫苗接种症结五问 (2025-04-25)
- 七部分: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紧张停顿 (2025-04-25)
- 北京展开“预住院”用度医保付出试点任务 (2025-04-24)
- 就地取材 “一院一策”辽宁省施行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全笼罩 (2025-04-2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仿造药参比制剂目次(第九十一批) (2025-04-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