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重要信号!医改下一个引爆点出现了?

重要信号!医改下一个引爆点出现了?

  医药网3月16日讯 对于院内制剂,在笔者印象中最深的应该就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的肤乐霜了。

  去过首都儿研所的朋友除了对于壮观的人山人海的排队景象记忆深刻外,还有的就是对于取药和挂号处:每张处方只能开5支“肤乐霜”的规定记忆深刻,由于效期只有1年,通常买到手里已经过了4~5个月,所以每个2~3个月就要赶上出差的机会去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去开上5支。虽然网上有代购,但是真伪难辨,仿品众多。

  原来医改看安徽、福建,随着王贺胜调任中央医改办副主任后,天津医改动向逐渐成为国家医改的风向标。

  在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刚刚落地后不足一个月,天津出台的647种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的医保支付标准出台,释放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

  熟悉天津医疗市场的朋友都知道:医保异名库,难住了多少制药企业。熟悉这个制度的医药界同道都有感觉:这个制度,在几年前俨然有了医保支付价的雏形。

  在福建疯狂的医保支付价出台前,天津的医保2017年1月4日悄然出台了急抢救药的议价结果,在这个结果中,对于临床确实急需紧缺的治疗药物,医保支付价格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急救药物的紧缺程度,比如年初发生断货的:鱼精蛋白注射液,支付价格从9.16,提高到了50元。

  这样的结果充分打破了一个怪圈:有疗效的治疗药品越招标越降价,越降价越没有利润,企业越不愿意生产的怪圈。

  只有一个产业有了正常的利润,才能成为一个可以发展的行业。所以除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合理的压掉水分之外,对于医药产业还需要从从经济杠杆上给予支持。



  产品优质优价,才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产业调整需要。

  天津此举,要比疯狂的福建,更符合发展市场规律。

  对待高涨的药价,除了优化招标环节外,还需要拨乱反正,市场上真正需要的有治疗意义的药品保证供应了,企业有合理的利润了,那些可用可不用的辅助药品才会真正被边缘化。 毕竟对于医生来说,疗效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而前天出台的院内制剂的医保支付标准,不亚于一声惊雷,给全体医药人开了另一扇门。

  原先的院内制剂存在的问题:

  1、只能在本医疗机构内处方使用,患者购买不易。

  2、产量较低,生产成本高,由于长期缺乏调价机制,导致零售价格较低,很多医院基本上是亏本在生产。很多患者无法医保报销。这些都限制了原来院内制剂的使用。

  3、原先国内的很多药品特别是中成药,都是从院内制剂转化正式的药品文号。例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宽胸气雾剂”就是源自北京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宽胸丸”。国家2006年后审批新药严格,审批困难,现有的院内制剂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知识的价值难以体现。严重挫伤了医生研发新药的的积极性。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