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北京医改重整营销 入院品种遴选受关注

北京医改重整营销 入院品种遴选受关注

  医药网3月31日讯  “医药分开”细则终于在北京正式落地。

  3月22日,北京市发布《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于4月8日起实施。

  根据《方案》,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政府、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在京医疗机构适用该方案。在百家汇精准医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田家伦看来,此次北京市统一将所有的医院,包括部队医院联动起来,统一协调开展“医药分开”,是《方案》较为有新意的地方。

  营销模式面临变局

  《方案》提到,引导大医院医生和返聘专家到基层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类慢性疾病稳定期常用药品,统一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和报销目录,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享受2个月的长处方便利,有序分流三级医院门诊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昊称,过去的基药制度和基层用药品种品规导致基层某种程度的缺医少药,加速患者回流到三甲医院,削弱了基层的力量。根据目前招标采购的演化情况看,产品要先入围省级药品目录,带量采购的前提也是要先准入。北京的做法,从用药目录上打通了三甲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药品省级目录准入的基础上实现了衔接。

  同时,三甲医院招标实施多质量层次药品采购,而基层医疗机构则更多只能用最低中标价的产品,哪怕是后来逐渐放开的较高质量层次产品,也始终存在基层用药质量层次单一的问题。这次目录的打通,在用药的质量层次上也打通了,真正实现了三甲医院资源下沉,而不是局部下沉。

  面对这种新进展,医药企业的营销思路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田家伦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许多企业大力开发第三终端,开发基层医疗市场,推广复杂且成本高。如果基层用药目录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企业应该考虑的是医联体之间的对接性,从这个系统自上而下传递影响,在二级以上医院招投标的同时,将推广工作做得更细致,方便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用到该产品。”

  在田家伦看来,对于已经有品牌知名度的产品,营销也要考虑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到基层市场推广,要采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产品的品牌美誉度,适度参与基层医生培训活动,而不是亲自去把每个基层的点都抓牢。“营销的目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绩效的最大化。”

  关注最低采购价

  《方案》只有一次提到药品采购,鼓励和规范集团采购、医疗联合体采购和区域联合采购,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在药品集中采购中的参与度。同时,药品采购价格实现与全国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最低价格动态联动。公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价格、数量和药品调整变化情况,确保药品采购各环节在阳光下运行。

  这不由得让记者想到将在北京开展的医疗机构入院品种遴选工作,这才是企业参与北京市场新一轮招投标最为关注的。“企业关心什么样的产品能够中标,新的标期内,上一轮未中标和未参与的产品都在期待这一机会。同时,由于会采用全国省级采购最低价来进行价格联动,又给企业增加了一定的压力。”田家伦表示。

   “从目前看,全国最低价是大趋势。”陈昊向记者提到,过去药企对价格联动最大的争议在于无法上量,北京市场本身份额比较大,联动全国最低价对药企来讲,如果量能够保证,最低价问题也不是大问题。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地唯低价是取。陈昊经过分析发现,由于盲目低价,导致药品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产品质量不足、常备药短缺、工艺保障出现障碍等,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调控,联动全国最低价的大环境也趋于稳定。所以,在陈昊看来,北京实行“两票制”并采用联动全国最低价,也是可行的。

   “采购价格联动全国最低价,并且是动态联动,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加强对各省药品中标价格的管控。”田家伦建议。

   “三变二”够补医院亏损?

  作为国务院今年确定的一项重要医改任务,北京市的《方案》同医改方案思路一致,在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之后,将公立医院收入从现在的服务收费、财政补助和药品加成收入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陈昊表示,北京这次医药分开的示范效应会比较强烈。

  2017年,全国要开始推行零差率,所有医疗机构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实施零差率后,医院的亏损能否弥补?在医院收入降低的情况下,通过结构性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比如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提高中医、护理、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和技术难度高、执业风险大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价格有升有降,平稳度过政策推行的初期。但是从北京目前的调整力度来看,要弥补零差率带来的医院经营亏损,显然还是不够的。”陈昊说,是否会衍生出不规范检查提高费用等新问题,监控的精细度如何制定,这些仍需要时间去观察。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研究员曹健认为,价格调整能否弥补医院的亏损还要看运营的结果。“从《方案》看,目前并没有提到政府对医院要如何补助。我们现在要看政策运行之后医保资金支出的变化,整体医疗费用与以前相比是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有没有变化。北京正式全面铺开,影响如何?还要看执行的效果。”

  为了避免服务项目收费诱导医疗行为,北京《方案》设立了医事服务费,将其与具体服务项目分开,与其他地方不单独设置医事服务费,通过调整项目价格来补偿医院收入相比,可以避免不规范的诊疗行为。北京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条路,从过去5家试点医院来看,是行得通的。”

  据了解,从2012年起,北京市已在友谊医院等5家市属三级医院,2014年、2015年又在密云、延庆6家区属二级医院进行了系统的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探索。第三方评估显示:改革后,试点医院门诊次均和住院例均药费下降了25%以上,门急诊次均费用和住院例均费用稳中有降。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