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材和默沙东宣布FDA批准LENVIMA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治疗 |
![]() |
东京2018年8月29日电-- 2018年8月17日,卫材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现任社长为内藤晴夫,以下简称“卫材”)和默沙东公司(在美国与加拿大被称为默克)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LENVIMA(甲磺酸仑伐替尼)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此次批准基于REFLECT(304研究)的结果,对于此前未经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 (HCC) 患者,与索拉非尼相比,此试验通过对非劣效性的统计确认,证明了仑伐替尼在总生存期 (OS)[1]方面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无进展生存期 (PFS)[2]和客观缓解率 (ORR)[3]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优效性和临床改善。这是 LENVIMA 继今年早些时候被日本批准用于治疗肝细胞癌后第二次获批,也是近10年来美国第一次批准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的新系统疗法。
REFLECT 显示仑伐替尼达到了主要终点,通过对比索拉非尼的非劣效性统计确认,证明了仑伐替尼在 OS 方面的治疗效果。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 OS 为13.6个月,使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中位 OS 为12.3个月(风险比 (HR):0.92;95 %置信区间 (CI):0.79 - 1.06)。OS 分析按照统计分析计划中的预先规定进行,仑伐替尼组发生351次事件,索拉非尼组发生350次事件。关于次要疗效终点,根据基于 mRECIST标准的独立影像审查,与索拉非尼相比,仑伐替尼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优效性和临床改善,中位PFS:仑伐替尼 7.3个月对比索拉非尼3.6个月 (HR:0.64;95 % CI:0.55 - 0.75;p < 0.0001) 和ORR:仑伐替尼 41 %对比索拉非尼12 % (p < 0.0001)。
在美国的药品说明书中,在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最常见不良反应(≥20%)有高血压、疲劳、腹泻、食欲下降、关节痛/肌痛、体重下降、腹痛、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音障碍、出血事件、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恶心。在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2%)有肝性脑病(5%)、肝衰竭(3%)、腹水(3%)和食欲下降(2%)。
在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最常见不良反应(≥20%)有手足综合征、腹泻、疲劳、高血压、腹痛、食欲下降、皮疹、体重下降和关节痛/肌痛。在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2%)有腹水(2%)和腹痛(2%)。
“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治疗非常困难,十多年来没有新的一线系统治疗方案,”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肿瘤内科医生 Ghassan Abou-Alfa 博士如是说。“REFLECT 是第一次针对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中活性药物对照组的阳性III期试验。来自 REFLECT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对于肿瘤学家和治疗肝癌的多学科团队中的其他人以及受其影响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肝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75,0000人死于该病,且每年有78,0000例新确诊病例。[4]肝细胞癌占肝癌总人群的85%至90%。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案有限,预后较差,医疗需求严重未被满足。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LENVIMA 于2015年2月首次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患有局部复发或转移性、进行性、放射性碘难治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 的患者。2016年5月,LENVIMA 在美国与依维莫司联合用于晚期抗血管生成治疗之后的晚期肾细胞癌 (RCC) 患者。卫材和默沙东公司于2018年6月在美国联合启动了 LENVIMA 的商业化活动。自最初上市以来,LENVIMA 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1万多名患者接受了 LENVIMA 治疗。自2018年3月在日本被批准肝细胞癌适应症以来,约有3000名肝细胞癌患者已接受 LENVIMA 治疗。
[1] 总生存期 (OS):从癌症治疗开始到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该变量不考虑死因是否为癌症。
[2] 无进展生存期 (PFS):PFS是从癌症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的时间,或因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以较早者为准)的客观确认时间。
[3] 客观缓解率 (ORR):ORR是指经影像学诊断,肿瘤完全缓解(肿瘤消失)比例与肿瘤部分缓解(肿瘤体积减少超过30%)比例之和。
[4]GLOBOCAN2012: Estimated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wide in 2012.
关于 LENVIMA(甲磺酸仑伐替尼)
LENVIMA 由卫材独立研发,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新的受体结合模式,除了其他与通路相关的RTKs(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受体PDGFRα;KIT 和 RET)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进展和肿瘤免疫的改良之外,还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受体 (VEGFR1、VEGFR2 和 VEGFR3) 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受体 (FGFR1、FGFR2、FGFR3和 FGFR4) 的多项活动。
目前,卫材已在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和亚洲在内的50多个国家获批将 LENVIMA 用于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此外,卫材还在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超过45个国家获批将该药与依维莫司联合用于肾细胞癌的二线治疗。在欧洲,该药以 Kisplyx 为商品名上市用于治疗肾细胞癌。
除美国外,LENVIMA 已在日本被批准作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卫材已于2017年7月在欧洲、2017年10月在中国、2017年12月在台湾以及其他国家,提交了将该药适应症扩展至包括肝细胞癌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 LENVIMA 的剂量确定依据患者的实际体重(患者重体60公斤或以上12 mg、患者体重低于60公斤8 mg);建议剂量和剂量调整见完整处方信息。
关于卫材与默沙东的战略合作
2018年3月,卫材和美国新泽西州肯纳尔沃思堡的默沙东公司通过一家子公司展开了一项关于LENVIMA(仑伐替尼)的全球联合开发和联合商业化的战略合作。根据该协议,两家公司将共同开发 LENVIMA 并实现商业化,包括单药疗法以及与默沙东的抗 PD-1 药物 KEYTRUDA(Pembrolizumab) 的联合疗法。除了正在进行的联合临床研究外,双方还将联合发起新的临床研究来评估 LENVIMA/KEYTRUDA 联合疗法在6类癌症的11个潜在适应症中的疗效,以及针对另外6类癌症的篮子试验。
关于 REFLECT 试验(304研究)
REFLECT 是卫材进行的一项大型(N = 954例)III期、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非劣效性研究,比较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作为一线系统疗法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个国家154个研究中心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根据体重(≥60 kg或< 60 kg)(n = 478例)每天服用一次12 mg或8 mg仑伐替尼,或每天服用两次400 mg索拉非尼(n = 476例)。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这项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首先测试对比索拉非尼的非劣效性,然后是优效性。与索拉非尼组相比,随机纳入仑伐替尼组的患者的OS达到非劣效目标。此外,仑伐替尼在 PFS 和 ORR 的次要研究终点方面显示出显著统计学优效性和临床改善,这一点已被盲法独立影像审查 (IIR) 所证实。
与索拉非尼相比,仑伐替尼的中位 PFS 增加了一倍:依据基于 mRECIST 标准的盲法独立影像审查,7.3个月对比3.6个月 (HR:0.64;95 % CI:0.55 - 0.75;p < 0.0001),依据 RECIST 1.1 标准,仑伐替尼 7.3个月对比索拉非尼3.6个月 (HR:0.65;95 % CI:0.56 - 0.77)。仑伐替尼的 ORR 显示是索拉非尼的近3.5倍:依据基于 mRECIST 标准的盲法独立影像审查分别为41 %(95 % CI:36 - 45 %)(完全缓解 (CR) = 2.1 %(n = 10例)、部分缓解 (PR) = 38.5 %(n = 184例)对比12 %(95 % CI:10 - 16 %)(CR = 0.8 %(n = 4例)、PR = 11.6 %(n = 55),(p < 0.0001),依据 RECIST 1.1标准,仑伐替尼 19%(95% CI:15-22)对比索拉非尼7%(95% CI:4-9)。此外,与索拉非尼相比,仑伐替尼的中位进展时间 (TTP) 是索拉非尼的两倍:依据基于mRECIST 标准的盲法独立影像审查,7.4个月对比3.7个月 (HR:0.60;95 % CI:0.51 - 0.71;p < 0.0001) ,依据 RECIST 1.1标准,仑伐替尼7.4个月对比索拉非尼3.7个月 (HR:0.61;95 % CI:0.51 - 0.72;p < 0.0001)。REFLECT 试验的结果发表在《柳叶刀》2018年第391期(10126期)、第1163-1173期(2018年2月9日在线发布)。
关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
肝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75,0000人死于该病。此外,每年有78,0000例新确诊病例。[4]区域差异很大,大约80%的新病例发生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和日本。肝细胞癌占肝癌总人群的85% - 90%。肝细胞癌与慢性肝病相关,尤其是肝硬化。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然而,根据最近的调查,非乙型/非丙型肝细胞癌呈上升趋势。早期肝细胞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治疗,包括手术、射频消融、乙醇注射和化疗栓塞治疗,但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案有限,预后较差,医疗需求严重未被满足。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研究揭示空气污染与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协同影响 (2025-05-19)
- 间断三年!山东提早实现年度医保基金清理任务 (2025-05-19)
- 央视报道补钙≠补骨,inne推出全球首款骨胶原液体钙守护骨骼健康 (2025-05-19)
- 如何解脱痔疮困扰 (2025-05-19)
- 南京邦德中医院看男科疾病好不好? (2025-05-19)
- 南京邦德中医医院妇科收费标准吗? (2025-05-19)
- 博腾生物与济视同光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推进iPSC眼科疾病创新疗法的开发 (2025-05-19)
- Nature Methods:细胞核里的“侦探”,FISHnet如何捕捉单个DNA的折叠秘密? (2025-05-18)
- Nature:科学家发现关键的神经回路,有望解锁大脑中的“情绪推理”中心 (2025-05-18)
- 诺和诺德CEO辞职 (2025-05-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