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换季,选对药轻松应对感冒 |
![]() |
进入九月份以后,天气开始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据相关研究指出,人体多数生理指标在进入秋季以后会有一定的波动,比如人体的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导致感冒的出现,所以秋季是感冒高发的季节。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对于感冒的药物治疗存在不少误区,尤其是药物滥用的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感冒用药忌“四滥”
滥用退热药。感冒伴发热时,很多患者都会服用退热药。然而,感冒发烧,实际上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体现,多数情况下体温上升的不是很高,一般波动在37.8~38.5℃。这个温度并不是必须使用退热药的依据。若大剂量使用退热药,不但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让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几率增大,还会因用药后大量出汗而有虚脱危险。
滥输液。不少人认为,治感冒还是输点液好得快。同时,输液时输入静脉中的成分绝大部分为盐水和葡萄糖,通过输液达到了大量补充水、盐、糖的作用。所以,有些人认为,输液是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然而,“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才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常识。静脉输液的操作要求很高,患者在家很难自主解决,不得不在家与医院之间奔波,不但影响休息,而且还可能延长病期。
滥用激素。在很多人眼里,激素是万能药,不少所谓“神药”里也悄悄添加了它。于是有人感冒时把它当成感冒退烧的“灵丹妙药”。其实,这种激素退热的办法看似立竿见影,实际危害极大,用药后退下来的热也会很快再烧起来。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使用激素,不但可引起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等病症,还可对肾脏本身造成一些损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等。
滥用抗生素。不少人感冒后都用过抗生素。其实,90%的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有细菌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流感等不仅无效而且有害,滥用抗生素首先是他们直接毒性损害人体器官,此外,还会在杀掉许多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掉有益菌,这将破坏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二重感染。最重要的是抗生素的滥用会引发细菌的耐药性,最终导致细菌感染无药可用。
治疗感冒选良药
感冒虽不是大病,但是鼻塞、流涕、喷嚏、发热、咳嗽等症状令人很不舒服,如果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罹患感冒,还有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因此,感冒后应该积极治疗。对于感冒的治疗,专家指出,选对药品最为关键。既可治疗普通感冒,又可防治流感的连花清瘟胶囊汇集了三朝治疗外感热病的名方,汉代张仲景宣肺泄热的“麻杏石甘汤”、明代吴又可截断外感热病向体内传变的大黄、清代吴鞠通散外邪、清内火的“银翘散”,三方合一,药效强劲,治疗感冒具有三大优势。
1.强力集中抗病毒
病毒是引发感冒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国内多家权威机构对连花清瘟胶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广谱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对H1N1、H3N2、H5N1、H9N2、SARS等多种病毒均有抑制杀灭作用。在预防甲型H3N2流感病毒的研究中,连花清瘟胶囊对病毒的活性和增殖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效果优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其强大的抗病毒作用可以迅速消除感冒引起的怕冷、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另外,连花清瘟胶囊还可有效抑制多种细菌,有利于治疗病毒引发的肺部感染、肺部炎症。
2.肃清毒火全身爽
中医认为,很多感冒是在体内蕴火的基础上外感风寒引发的,日常生活中嗜食辛辣油腻、长期疲劳过度,都可能在体内积蓄内火,出现嗓子疼、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这时遇冷就会引起感冒,只有外散风寒、内清火热,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感冒。连花清瘟胶囊成分中含有的薄荷、麻黄可以散外邪,贯众、板蓝根、银花、连翘、石膏等可以清内火,大黄更为清火的重剂,能使体内蕴积的火毒从大便清出,毒火肃清了,发热、嗓子疼等症状就会消失。
3.清除症状不留根
感冒最令人烦恼的就是留下咳嗽、扁桃体发炎等后遗症,有的人感冒后一个多月了还咳嗽不止,甚至刚好转又突然加重,导致感冒反复发作,这都是感冒后合并细菌感染或毒火不清的结果。连花清瘟胶囊在抗病毒、清内火的同时,还具有强力抑制细菌的作用,所以治疗感冒更彻底,退热之后不反弹,不会遗留后遗症。另外,连花清瘟胶囊中还含有西藏耐高寒、耐缺氧植物红景天,可以整体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使感冒痊愈后不容易复发。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2025-08-08)
-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和换季健康谣言,养生莫信“偏方” (2025-08-08)
- 专家解读:强降雨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 (2025-08-05)
- 保卫人体“化工厂” 专家呼吁推动肝病早筛早治 (2025-08-04)
- 广东一周新增70例登革热病例 疾控中心提醒防蚊灭蚊 (2025-07-31)
-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无人传人迹象 (2025-07-24)
-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这些步骤至关重要 (2025-07-22)
-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2025-07-22)
-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足成多种儿童疾病“共因” (2025-07-21)
-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提醒 (2025-07-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