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致死率达60%的超级真菌出现,抗生素滥用问题何时可解? |
![]() |
这种超级真菌“神秘而且致命”,感染者大多会有原因不明的发高烧、各种药物治疗无效、伴随各种器官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现。
这种超级真菌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来源,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新近进化出来的、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主要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达60%。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抗生素被“疯狂”滥用的今天,使得各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中愈加进化,重耐药菌、超级细菌的频频产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曾经,抗生素的的出现帮助人类解决了很多问题,并且随着对抗生素领域的不断开拓,人们坚信在未来可以易如反掌的控制各种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见识到了细菌的“反击”能力之后,在经历了被对重耐药菌、超级细菌的束手无策之后,才真正意识到,抗生素并不是永久的“守护神”——这一认识,在中国,尤为深刻。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细菌耐药的重灾区。
国家发改委数据曾显示:2009 年我国医疗输液 104 亿瓶,平均到 13 亿人口,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 8 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 2.5~3.3 瓶的平均水平。
据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我国1993年~2005年儿童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达到84.5%,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应控制在小于50%,与欧美国家20%~30%差距悬殊。
虽然国家出台了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但各地医院仍旧存在不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等现象。有的医务人员会为了避免医患纠纷,按患者及家属的要求使用抗生素,甚至还有因患者在诊疗前就对抗生素不够敏感或诊疗过程中对抗生素敏感度降低,医务人员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继续提高抗生素的使用量和应用强度。即使被相关监管组织检查到,也只是被批评或罚款了事,这直接导致了抗生素被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泛滥成灾。
公众也因此而产生了根深蒂固得“身体不舒服就要吃抗生素”的心理,甚至主动去医院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即使医生认为患者的情况并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仍旧坚持使用抗生素。
继续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就是产生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新的抗生素研发的速度,开发新药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需2年左右。
长此以往,在未来10-20年内,所有的抗生素将会对这些致病微生物完全失去效力,最终导致新的超级细菌出现,在“没有抗生素可以使用”的情况下,我们将会再一次面临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微生物耐药性的问题已显然暴露出来,比如众所周知的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传染病,这一传染病在抗生素刚被广泛使用的时候是可以很好的控制的,然而现在,随着耐药的结核菌逐年增多,结核病的治疗越来越困难,这就直接导致结核病患者死亡率的飙升,而且耐药性结核所花费的社会资源是非耐药结核的十倍以上,造成的社会负担极重。
再比如说近年来被发现的“胃癌菌”——幽门螺杆菌,从1999年的海南共识,一直到2016年第五次共识,五版共识推荐的HP治疗方案从三联变为四联,疗程从7d、10d增至14d。然而,由于耐药性的增加,即使在用药量和疗程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HP根除率已从最初的97%下降到目前不足70%。
单从幽门螺杆菌这一微生物来说,对抗生素的耐药已经开始产生。很多患者在治疗一次后,再次接受治疗就有耐药产生,以至于很多感染者默认为一次不能根除,就再也不能根除了。
还有些患者就诊时,医生甚至会直接开一个月的药量进行杀菌,而多方研究表明清除幽门螺杆菌一个疗程最多不能超过14天......
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各国纷纷开始探寻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新路径,寻找可以替代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在各项方案中,选择了目前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基于anti-VacA,或anti-UreB-Igy的治疗方法,即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HP-IgY)。
研究表明,IgY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特别成功,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的替代方法。抗体疗法早在针对艾滋病及各种癌症上也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实验,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直关注于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兰幽团队,看到了解决抗生素“泛滥成灾”这一问题的希望,便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这一研究上。
研究的过程漫长且困难重重,抗体的活性无法保持;同一抗体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差异巨大,极不稳定;抗体滴度提升效果不理想;体外实验效果理想,动物实验却收效甚微......
在面对重重考验,兰幽团队负责人并没有灰心丧气,坚持初心,誓要打破“抗生素才是唯一解治疗途径”的现状,针对每个困难反复实验调整、逐个击破。
在兰幽团队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取得初步突破,确保了幽门螺杆菌卵黄抗体的稳定性及有效性。
然而IgY卵黄抗体即使被验证可以代替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很难走出实验室,为大众所用,实现IgY产品化的难点之一就在于抗体滴度很难提高。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韩国实验室的抗体滴度最高达到1万。
兰幽团队历经7年时间,致力于提高抗体滴度,并且从研究到生产突破重重考验与困难,最终研制出以HP-IgY为有效成分的兰幽咀嚼片,产品具有较高的抗体滴度,抗体滴度稳定在20万以上,因而具有了临床应用价值。
正因如此,兰幽咀嚼片已成为幽门螺杆菌抗体疗法的领跑者,成为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新选择。
兰幽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新的抗体研究,陆续推出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抗体产品。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2025-07-06)
- 研究发现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强度与肿瘤中T细胞耗竭性分化关系 (2025-07-06)
- 颜宁/黄健团队发表最新Cell Research论文,助力抗癫痫/镇痛药物精准设计 (2025-07-06)
- Cell:逆转“不治之症”!史上首例iPSC来源CAR-NK细胞疗法如何让硬化皮肤重获新生 (2025-07-06)
- 《科学》:首次发现成人海马存在正在增殖的神经祖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机器学习再次证实存在成人神经发生 (2025-07-06)
- 师从诺奖得主David Baker,杨为博士全职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聚焦于从头设计蛋白质药物 (2025-07-05)
- 全球抢购再升温:AZ拟出价150亿美元从Summit购买依沃西单抗全球权益,Summit股价上涨9.7%,AZ下跌2.5% (2025-07-05)
- Nature:古埃及文明的基因密码,科学家揭示法老时代的族群起源与交流! (2025-07-04)
- Science子刊:新研究表明增强CD4+ T细胞中的AST表达可让HIV进入休眠状态 (2025-07-04)
- 托起“幼有所育”的平易近生答卷 织密普惠托育服务网 (2025-07-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