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最壕!赛诺菲增幅最大!制药巨头研发投入Top 10 |
医药网6月5日讯 去年美国FDA批准的59个新药中,多达38个(64%)是最初来源于新兴的生物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上,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已经起到了超越其体量的重要性。不过,在资金投入方面传统巨头还是“财大气粗”。FierceBiotech指出,去年,全球销售额Top 15药企在研发上的合计投入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
在研发支出上,罗氏(Roche)、强生(J&J)、诺华(Novartis)等依旧是让人难以企及的大手笔。去年,罗氏以110亿美元(包括诊断业务)再次问鼎榜首。
事实上,最近几年制药巨头研发支出的排名与金额变化并不大。罗氏已经连续几年盘踞在首位,尽管与2016年相比,其研发支出减少了近5亿美元。与此同时,赛诺菲(Sanofi)因进行了数笔并购交易,从2016年的54.5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66亿美元;为明星产品Keytruda准备1000多项临床试验的默沙东(Merck),虽然从2017年的103.3亿美元降至2018年的97.5亿美元,但仍比2016年的71.9亿美元增加不少。
以下是2018年研发支出最多的十家药企:
1、罗氏:应对“专利悬崖”挑战
为了节省开支加大研发线投入,罗氏去年精减了市场与销售部门,未来几年这个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罗氏正面临三大主打产品利妥昔单抗(Rituxan)、曲妥珠单抗(Herceptin )、贝伐单抗(Avastin)专利到期所带来的挑战,去年这3个药物合计为罗氏贡献了36%的收入。目前来看,其“新星”产品Ocrevus增势迅猛,还有PD-L1产品Tecentriq、A型血友病治疗药物Hemlibra与流感药Xofluza等重磅品种。
此外,罗氏后期研发线上还有16个新药。其中两个将在今年得到审评结果,分别是用于淋巴瘤的polatuzumab与治疗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的entrectinib。
罗氏的研发预算并不全是投入在新药上,也有对老药的改进。例如,对雷珠单抗(Lucentis)研究可植入性装置,使给药时间延长至半年甚至一年;还有对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的联合用药试验。
医药并购的相关动作也彰显了罗氏在研发上的抱负。去年,与4D Molecular Technologies建立合作关系让其跨出了布局基因疗法的第一步,今年对Spark Therapeutics的收购则进一步加强了罗氏在该领域的布局。
当然,罗氏的研发线也无可避免地会有几个项目“流产”,其中最受关注的是AD新药crenezumab终止研究。
2、强生:并购频频“踩雷”
与罗氏一样,强生的研发预算中也包含非药业务。对于强生而言,去年似乎有些“流年不利”,其好几个通过交易得来的项目相继遇挫。去年10月,强生宣布终止用于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的一款药物的临床试验。该药是其于2014年收购Alios公司得来的;一个月后,强生又放弃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FR104,这是其在2016年以1100万美元预付款授权引进的。
强生仍在继续下注,去年,其以1.75亿美元获得Arrowhead公司乙肝RNAi药物全球权利;10月,强生旗下的杨森(Janssen)支付3亿美元预付款,与Argenx公司合作开发治疗包括白血病在内多种癌症的CD70抗体cusatuzumab。与此同时,杨森与合作方传奇生物报告了其CAR-T疗法一项1/2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今年,强生的Spravato获批上市,这是30年来首个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
3、默沙东:Keytruda试验逾千项
为“重磅炸弹”Keytruda打造1000多项试验,无怪乎默沙东的研发预算在过去几年增加了不少。联合疗法研究大热,很多药企都在对Keytruda进行排列组合。这对默沙东自然有利,但也有分析师提醒,应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产品,以防变成阿达木单抗(Humira)之于艾伯维的情形。今年对Immune Design的收购,就是默沙东强化研发线的一种尝试。
去年,默沙东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在研抗癌药遭受重挫,其在ESMO会上公布了STING激动剂MK-1454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和淋巴瘤的无效数据。STING激动剂是抗肿瘤领域的研发热点,强生、诺华等都有所布局,而默沙东公布的数据也给该领域浇了一盆冷水。
除了Keytruda,默沙东在疫苗业务上也是重点投入,目前后期研发线上有4款产品,包括埃博拉病毒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肺炎双球菌疫苗等,后者将直接与辉瑞(Pfizer)的Prevnar竞争市场。
4、诺华:迎来新药丰收年
随着万思翰(Vas Narasimhan)执掌帅位,诺华去年对研发业务进行了大改造。约90个项目被砍(占比达到20%),进而聚焦于最前沿的新药开发工作。
今年对于诺华来说将是个丰收年,将有4个药物得到审评结果。其中备受关注的SMA基因疗法Zolgensma、治疗乳腺癌的PI3K抑制剂alpelisib已于近日获批。多发性硬化症药物Mayzent也已在今年3月获批。
在去年的一系列项目“瘦身”中,诺华将传染病业务出售给Boston Pharma,也将与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合资的消费者保健企业股份出售给后者。此外,诺华将口服固体制剂业务出售给阿拉宾度(Aurobindo),并拆分眼科护理业务单元爱尔康(Alcon),有传言称其仿制药业务单元山德士(Sandoz)也可能被拆分。
目前,诺华在细胞治疗领域已走在前头,手握CAR-T产品Kymriah。去年以87亿美元并购AveXis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基因疗法领域的地位,目前,诺华的基因药物研发线所涉及的治疗领域包括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听觉损耗等。
5、辉瑞:力争推出15个“重磅炸弹”
辉瑞去年研发支出同比增加4%,这部分主要流向一些成熟管线,例如针对皮炎的JAK1抑制剂abrocitinib的三期临床试验,以及艰难梭菌疫苗的研发——由于赛诺菲2017年在这项研发上失败退场,使得辉瑞处于领先位置。另外,辉瑞与德国默克(Merck KGaA)合作研发的肿瘤免疫药物Bavencio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耗资甚巨。该药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膀胱癌和Merkel细胞癌,接下来将会与BMS、默沙东等公司展开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临床试验失败,辉瑞终止了其针对中期杜氏肌营养不良的药物domagrozumab的两项研究,放弃了第三代EGFR抑制剂mavelertinib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放弃了抗IL7R抗体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还放弃了一部分CAR-T管线和CD137激动剂抗体的研究。
而今年,辉瑞共有100个在研项目,包括进入三期临床26个、二期临床28个和预注册阶段11个。若辉瑞想要实现在2015-2022年期间推出15款“重磅炸弹”的目标,它将需要极力保持这些研发线的生命力。
迫于此压力,去年辉瑞发生了重大重组——将所有创新药物部门归入辉瑞生物制药集团旗下,与消费者健康产品部门分开,其目的是简化管理流程,为研发和业务拓展腾出更多现金。
6、赛诺菲:强化内部研发能力
在上榜的十家企业中,赛诺菲(Sanofi)的研发投入增幅最大。去年由于领导层人事变动,赛诺菲对其研发线进行了调整——终止了13个临床阶段项目和25个临床前研究项目,而将重点放在肿瘤免疫、罕见疾病和罕见血液病方向。
一批新药于去年陆续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包括血友病药物fitusiran,多发性骨髓瘤药物isatuximab,用于罕见血液病——冷凝集素疾病的药物Bioverativ等……随着这些管线集中进入交付期,赛诺菲的研发总支出升幅较大。
而另一方面,该公司折戟于糖尿病药物研发,其针对中期糖尿病的双重GLP-1/胰高血糖素受体激动剂药物因耐受性问题,于去年11月宣告终止。两种癌症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未能取得如期进展——其中一款CA6靶向药物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二期临床试验中遭遇夭折,针对实体瘤的抗LAMP-1抗体药物也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试验中被终止。
近期赛诺菲正试图减少其在研发方面对外部合作伙伴的依赖,加强基础研究实力。目前在研药物中约50%的化合物来自公司内部研发渠道,而赛诺菲希望在未来5~10年内将这一数字提升到70%。
7、BMS:超级并购待检验
百时美施贵宝(BMS)去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与前年持平,而对于刚刚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医药(Celgene)——实施制药界交易额最大的一场并购的BMS来说,质疑之声亦不绝于耳——许多人怀疑Opdivo(O药)是否能达到预计销售规模。
这是因为该公司在去年的ASCO会上公布的O药联合用药数据不足以让BMS立于不败之地,而今年2月其公布的膀胱癌管线数据也未能引发足够的关注。
与竞争对手默沙东一样,BMS近年来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肿瘤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上——先后推出Yervoy和O药。但与默沙东不同的是,O药无论是在临床数据方面还是销售额方面,都未能达到K药的高度。对于BMS来说,目前应加快步伐推进其临床管线的进行,进行更多鸡尾酒疗法的尝试。有评论指出,收购新基医药是否能真正推动O药的临床进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BMS目前有38种在研化合物,研发线覆盖多个领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等疾病。
8、阿斯利康:业绩重回增长
对于阿斯利康(AstraZeneca)而言,2018年是各方面业务过渡的一年,并开始恢复销售增长。近几年,AZ上市了一批抗癌新药,包括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抑制剂Tagrisso(osimertinib),用于卵巢和乳腺癌的PARP抑制剂Lynparza(olaparib)和肿瘤免疫药物Imfinzi(durvalumab)。
截至2018年底,AZ共有22个项目处于后期开发阶段。就全新药物而言,唯一的候选药物是PT010,这是一种单吸入剂的固定剂量三联疗法,即布地奈德[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与格隆溴铵[一种长效毒蕈碱激动剂(LAMA)]和富马酸福莫特罗[一种长效β2激动剂(LABA)]。
AZ中期候选药物中,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新型AKT抑制剂capivasertib、用于哮喘按需使用的PT027(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严重哮喘的潜在first-in-class TSLP抑制剂tezepelumab表现最为突出。
然而,2018年,AZ放弃的项目清单也相当广泛。Imfinzi(Durvalumab)联合CTLA4抑制剂tremelimumab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YSTIC试验结果,最终没有达到改善总生存期(OS)的研究终点。此外,其还停止了与礼来(Eli Lilly)合作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口服β分泌酶裂解酶(BACE)抑制剂Lanabecestat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
9、礼来:AD药物研发受挫
对礼来而言,2018年可谓喜忧参半。6月,其放弃了与AZ合作的BACE抑制剂lanabecestat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3期试验,11月又放弃了另一种早期BACE抑制剂的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抗肿瘤药仍然是礼来研发管线的重点。去年5月,礼来为Armo Biosciences及其主要资产pegilodecakin投入16亿美元,后者已显示出单药和联合治疗多种肿瘤疾病的前景。
2019年第一周,礼来宣布以80亿美元收购Loxo Oncology。通过这项收购,礼来将获得Loxo公司针对癌症的靶向药物,包括已经上市的泛组织抗癌药物NTRK抑制剂Vitrakvi的一半权益、另一个泛组织药物RET抑制剂LOXO-292、一个在一期的BTK抑制剂LOXO-305和几个临床前产品。
10、GSK:重回抗肿瘤领域
葛兰素史克(GSK)的优势业务主要集中在呼吸疾病、艾滋病和疫苗三大领域。早在2014年,GSK进行业务重大调整,将整个抗肿瘤业务资产置换了诺华的疫苗业务资产(不包括诺华的流感疫苗)。随着肿瘤免疫治疗兴起,GSK又重新将抗肿瘤业务作为战略重心之一,并且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削减了部分早期研发项目。
与此同时,GSK不断针对抗肿瘤业务进行外部合作。资料显示:目前GSK的肿瘤管线中有2个Ⅱ期项目,包括TCR-T细胞疗法、靶向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6个Ⅰ期项目,包括BET、OX40、TLR4、PI3K等靶点。
2018年12月,GSK宣布以51亿美元收购Tesaro,后者主要产品Zejula(Niraparib)是一种口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已被批准用于卵巢癌。除了Zejula,TESARO还拥有包括针对PD-1、Tim-3等在研抗肿瘤药。不过,也有华尔街分析师认为,Tesaro的药物管线与GSK缺少交集,难以产生协同效应。
显然,GSK进军抗肿瘤业务的决心十分坚决。今年2月,GSK与德国默克宣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联盟,联合开发靶向PD-L1/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类肿瘤免疫疗法M7824(bintrafusp alfa),整个交易总额达到37亿欧元。
医药网新闻
在研发支出上,罗氏(Roche)、强生(J&J)、诺华(Novartis)等依旧是让人难以企及的大手笔。去年,罗氏以110亿美元(包括诊断业务)再次问鼎榜首。
事实上,最近几年制药巨头研发支出的排名与金额变化并不大。罗氏已经连续几年盘踞在首位,尽管与2016年相比,其研发支出减少了近5亿美元。与此同时,赛诺菲(Sanofi)因进行了数笔并购交易,从2016年的54.5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66亿美元;为明星产品Keytruda准备1000多项临床试验的默沙东(Merck),虽然从2017年的103.3亿美元降至2018年的97.5亿美元,但仍比2016年的71.9亿美元增加不少。
以下是2018年研发支出最多的十家药企:
1、罗氏:应对“专利悬崖”挑战
为了节省开支加大研发线投入,罗氏去年精减了市场与销售部门,未来几年这个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罗氏正面临三大主打产品利妥昔单抗(Rituxan)、曲妥珠单抗(Herceptin )、贝伐单抗(Avastin)专利到期所带来的挑战,去年这3个药物合计为罗氏贡献了36%的收入。目前来看,其“新星”产品Ocrevus增势迅猛,还有PD-L1产品Tecentriq、A型血友病治疗药物Hemlibra与流感药Xofluza等重磅品种。
此外,罗氏后期研发线上还有16个新药。其中两个将在今年得到审评结果,分别是用于淋巴瘤的polatuzumab与治疗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的entrectinib。
罗氏的研发预算并不全是投入在新药上,也有对老药的改进。例如,对雷珠单抗(Lucentis)研究可植入性装置,使给药时间延长至半年甚至一年;还有对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的联合用药试验。
医药并购的相关动作也彰显了罗氏在研发上的抱负。去年,与4D Molecular Technologies建立合作关系让其跨出了布局基因疗法的第一步,今年对Spark Therapeutics的收购则进一步加强了罗氏在该领域的布局。
当然,罗氏的研发线也无可避免地会有几个项目“流产”,其中最受关注的是AD新药crenezumab终止研究。
2、强生:并购频频“踩雷”
与罗氏一样,强生的研发预算中也包含非药业务。对于强生而言,去年似乎有些“流年不利”,其好几个通过交易得来的项目相继遇挫。去年10月,强生宣布终止用于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的一款药物的临床试验。该药是其于2014年收购Alios公司得来的;一个月后,强生又放弃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FR104,这是其在2016年以1100万美元预付款授权引进的。
强生仍在继续下注,去年,其以1.75亿美元获得Arrowhead公司乙肝RNAi药物全球权利;10月,强生旗下的杨森(Janssen)支付3亿美元预付款,与Argenx公司合作开发治疗包括白血病在内多种癌症的CD70抗体cusatuzumab。与此同时,杨森与合作方传奇生物报告了其CAR-T疗法一项1/2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今年,强生的Spravato获批上市,这是30年来首个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
3、默沙东:Keytruda试验逾千项
为“重磅炸弹”Keytruda打造1000多项试验,无怪乎默沙东的研发预算在过去几年增加了不少。联合疗法研究大热,很多药企都在对Keytruda进行排列组合。这对默沙东自然有利,但也有分析师提醒,应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产品,以防变成阿达木单抗(Humira)之于艾伯维的情形。今年对Immune Design的收购,就是默沙东强化研发线的一种尝试。
去年,默沙东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在研抗癌药遭受重挫,其在ESMO会上公布了STING激动剂MK-1454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和淋巴瘤的无效数据。STING激动剂是抗肿瘤领域的研发热点,强生、诺华等都有所布局,而默沙东公布的数据也给该领域浇了一盆冷水。
除了Keytruda,默沙东在疫苗业务上也是重点投入,目前后期研发线上有4款产品,包括埃博拉病毒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肺炎双球菌疫苗等,后者将直接与辉瑞(Pfizer)的Prevnar竞争市场。
4、诺华:迎来新药丰收年
随着万思翰(Vas Narasimhan)执掌帅位,诺华去年对研发业务进行了大改造。约90个项目被砍(占比达到20%),进而聚焦于最前沿的新药开发工作。
今年对于诺华来说将是个丰收年,将有4个药物得到审评结果。其中备受关注的SMA基因疗法Zolgensma、治疗乳腺癌的PI3K抑制剂alpelisib已于近日获批。多发性硬化症药物Mayzent也已在今年3月获批。
在去年的一系列项目“瘦身”中,诺华将传染病业务出售给Boston Pharma,也将与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合资的消费者保健企业股份出售给后者。此外,诺华将口服固体制剂业务出售给阿拉宾度(Aurobindo),并拆分眼科护理业务单元爱尔康(Alcon),有传言称其仿制药业务单元山德士(Sandoz)也可能被拆分。
目前,诺华在细胞治疗领域已走在前头,手握CAR-T产品Kymriah。去年以87亿美元并购AveXis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基因疗法领域的地位,目前,诺华的基因药物研发线所涉及的治疗领域包括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听觉损耗等。
5、辉瑞:力争推出15个“重磅炸弹”
辉瑞去年研发支出同比增加4%,这部分主要流向一些成熟管线,例如针对皮炎的JAK1抑制剂abrocitinib的三期临床试验,以及艰难梭菌疫苗的研发——由于赛诺菲2017年在这项研发上失败退场,使得辉瑞处于领先位置。另外,辉瑞与德国默克(Merck KGaA)合作研发的肿瘤免疫药物Bavencio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耗资甚巨。该药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膀胱癌和Merkel细胞癌,接下来将会与BMS、默沙东等公司展开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临床试验失败,辉瑞终止了其针对中期杜氏肌营养不良的药物domagrozumab的两项研究,放弃了第三代EGFR抑制剂mavelertinib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放弃了抗IL7R抗体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还放弃了一部分CAR-T管线和CD137激动剂抗体的研究。
而今年,辉瑞共有100个在研项目,包括进入三期临床26个、二期临床28个和预注册阶段11个。若辉瑞想要实现在2015-2022年期间推出15款“重磅炸弹”的目标,它将需要极力保持这些研发线的生命力。
迫于此压力,去年辉瑞发生了重大重组——将所有创新药物部门归入辉瑞生物制药集团旗下,与消费者健康产品部门分开,其目的是简化管理流程,为研发和业务拓展腾出更多现金。
6、赛诺菲:强化内部研发能力
在上榜的十家企业中,赛诺菲(Sanofi)的研发投入增幅最大。去年由于领导层人事变动,赛诺菲对其研发线进行了调整——终止了13个临床阶段项目和25个临床前研究项目,而将重点放在肿瘤免疫、罕见疾病和罕见血液病方向。
一批新药于去年陆续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包括血友病药物fitusiran,多发性骨髓瘤药物isatuximab,用于罕见血液病——冷凝集素疾病的药物Bioverativ等……随着这些管线集中进入交付期,赛诺菲的研发总支出升幅较大。
而另一方面,该公司折戟于糖尿病药物研发,其针对中期糖尿病的双重GLP-1/胰高血糖素受体激动剂药物因耐受性问题,于去年11月宣告终止。两种癌症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未能取得如期进展——其中一款CA6靶向药物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二期临床试验中遭遇夭折,针对实体瘤的抗LAMP-1抗体药物也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试验中被终止。
近期赛诺菲正试图减少其在研发方面对外部合作伙伴的依赖,加强基础研究实力。目前在研药物中约50%的化合物来自公司内部研发渠道,而赛诺菲希望在未来5~10年内将这一数字提升到70%。
7、BMS:超级并购待检验
百时美施贵宝(BMS)去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与前年持平,而对于刚刚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医药(Celgene)——实施制药界交易额最大的一场并购的BMS来说,质疑之声亦不绝于耳——许多人怀疑Opdivo(O药)是否能达到预计销售规模。
这是因为该公司在去年的ASCO会上公布的O药联合用药数据不足以让BMS立于不败之地,而今年2月其公布的膀胱癌管线数据也未能引发足够的关注。
与竞争对手默沙东一样,BMS近年来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肿瘤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上——先后推出Yervoy和O药。但与默沙东不同的是,O药无论是在临床数据方面还是销售额方面,都未能达到K药的高度。对于BMS来说,目前应加快步伐推进其临床管线的进行,进行更多鸡尾酒疗法的尝试。有评论指出,收购新基医药是否能真正推动O药的临床进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BMS目前有38种在研化合物,研发线覆盖多个领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等疾病。
8、阿斯利康:业绩重回增长
对于阿斯利康(AstraZeneca)而言,2018年是各方面业务过渡的一年,并开始恢复销售增长。近几年,AZ上市了一批抗癌新药,包括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抑制剂Tagrisso(osimertinib),用于卵巢和乳腺癌的PARP抑制剂Lynparza(olaparib)和肿瘤免疫药物Imfinzi(durvalumab)。
截至2018年底,AZ共有22个项目处于后期开发阶段。就全新药物而言,唯一的候选药物是PT010,这是一种单吸入剂的固定剂量三联疗法,即布地奈德[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与格隆溴铵[一种长效毒蕈碱激动剂(LAMA)]和富马酸福莫特罗[一种长效β2激动剂(LABA)]。
AZ中期候选药物中,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新型AKT抑制剂capivasertib、用于哮喘按需使用的PT027(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严重哮喘的潜在first-in-class TSLP抑制剂tezepelumab表现最为突出。
然而,2018年,AZ放弃的项目清单也相当广泛。Imfinzi(Durvalumab)联合CTLA4抑制剂tremelimumab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YSTIC试验结果,最终没有达到改善总生存期(OS)的研究终点。此外,其还停止了与礼来(Eli Lilly)合作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口服β分泌酶裂解酶(BACE)抑制剂Lanabecestat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
9、礼来:AD药物研发受挫
对礼来而言,2018年可谓喜忧参半。6月,其放弃了与AZ合作的BACE抑制剂lanabecestat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3期试验,11月又放弃了另一种早期BACE抑制剂的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抗肿瘤药仍然是礼来研发管线的重点。去年5月,礼来为Armo Biosciences及其主要资产pegilodecakin投入16亿美元,后者已显示出单药和联合治疗多种肿瘤疾病的前景。
2019年第一周,礼来宣布以80亿美元收购Loxo Oncology。通过这项收购,礼来将获得Loxo公司针对癌症的靶向药物,包括已经上市的泛组织抗癌药物NTRK抑制剂Vitrakvi的一半权益、另一个泛组织药物RET抑制剂LOXO-292、一个在一期的BTK抑制剂LOXO-305和几个临床前产品。
10、GSK:重回抗肿瘤领域
葛兰素史克(GSK)的优势业务主要集中在呼吸疾病、艾滋病和疫苗三大领域。早在2014年,GSK进行业务重大调整,将整个抗肿瘤业务资产置换了诺华的疫苗业务资产(不包括诺华的流感疫苗)。随着肿瘤免疫治疗兴起,GSK又重新将抗肿瘤业务作为战略重心之一,并且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削减了部分早期研发项目。
与此同时,GSK不断针对抗肿瘤业务进行外部合作。资料显示:目前GSK的肿瘤管线中有2个Ⅱ期项目,包括TCR-T细胞疗法、靶向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6个Ⅰ期项目,包括BET、OX40、TLR4、PI3K等靶点。
2018年12月,GSK宣布以51亿美元收购Tesaro,后者主要产品Zejula(Niraparib)是一种口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已被批准用于卵巢癌。除了Zejula,TESARO还拥有包括针对PD-1、Tim-3等在研抗肿瘤药。不过,也有华尔街分析师认为,Tesaro的药物管线与GSK缺少交集,难以产生协同效应。
显然,GSK进军抗肿瘤业务的决心十分坚决。今年2月,GSK与德国默克宣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联盟,联合开发靶向PD-L1/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类肿瘤免疫疗法M7824(bintrafusp alfa),整个交易总额达到37亿欧元。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国度药监局对于50批次不契合规则化妆品的告示 (2024-11-22)
- 青海藏医药历久弥新:中藏医馆广笼罩、整顿古籍文献3000余部 (2024-11-20)
- 河北省对于调整部门医疗服务名目价钱的关照 (2024-11-20)
- 山西规范(兼容)“肺功效综合训练”等医疗服务名目价钱 (2024-11-20)
- 福建省对于审定药学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4-11-20)
- 浙江安康数字人已服务超1400万人次 (2024-11-20)
- 国度药监局对于修订风湿骨痛制剂阐明书的布告 (2024-11-19)
- 若何拓展丰厚三明医改教训内在?浙江如许“答题” (2024-11-19)
- 国度卫健委:支持药企合规展开营销、学术交流 (2024-11-18)
- 财报披露:百济神州、阿斯利康、阿里安康… (2024-11-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