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近期科学家在肥胖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近期科学家在肥胖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研究者表示,我们进行的实验表明,当一种名为NF的药物被添加到高脂肪饮食中时,老鼠并不比低脂肪饮食的老鼠更胖。在同一时间内,没有NF的高脂肪饮食的老鼠变得非常肥胖。该药未见。研究小组接下来证明了用NF阻断AHR不仅能预防肥胖,还能逆转肥胖。在这些实验中,我们让老鼠在高脂肪饮食中变胖,然后一半的老鼠被转换成含有AHR受体阻滞剂NF的高脂肪饮食。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转向含有NF的高脂肪饮食的老鼠体重下降到与低脂肪饮食的老鼠相同。其余吃高脂肪食物的老鼠变得肥胖。

图片来源:cn.bing.com

【6】或许是可以传染的!

doi:10.1126/science.aaz3834

包括心脏病、癌症和肺部疾病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是引发人群死亡的常见原因,其占到了全球死亡人数的70%,这些疾病被认为是非传染性的,因为其是由于多种因素组合所引发的,包括、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很多疾病或许都是通过生活在我们体内的微生物来在人群之间进行传播的,包括、真菌和病毒。

研究者表示,如果我们的假设被证实的话,其或将会改写关于公共卫生的整本书,他们将其假设建立在三条不同证据线之间的联系上,首先,研究者发现,患多种疾病的人群机体中的微生物组会发生改变,比如肥胖、炎性肠病、心血管疾病等;其次,当从患者体内提取改变的微生物组移植到动物体内后也会诱发动物患病;最后,研究者还给出证据表明,微生物组在自然状态下是可以传播的,比如,同住在一个房子里的夫妻要比分开居住的双胞胎有更多相似的微生物菌群。

【7】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5956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墨西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G-1的抵御癌症的化合物或能帮助减少肥胖小鼠机体中的脂肪含量,尽管G-1目前正处于癌症1期,但研究人员正计划进行临床前试验,利用G-1来帮助抵御肥胖人群机体中的脂肪。

肥胖影响着40%美国成年人的健康,其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发生,包括心脏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据美国CDC数据显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远远超过人群的其它死因,目前治疗肥胖的药物并不能有效抑制肥胖或者其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研究者Prossnitz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对GPER进行研究,GPER是G-1激活的一种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因为GPER能够影响特定的乳腺癌细胞,当诸如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等乳腺癌药物阻断细胞核中的雌激素受体时,其就能够激活细胞膜中发现的GPER。

【8】

doi:10.2217/nnm-2019-0262

将介孔二氧化硅颗粒(MSPs)设计成可吸收的分子陷阱,引入肠道,可对食物效率和代谢风险因素产生影响。发表在Nanomedicine杂志上的对小鼠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药物有可能降低人体对能量的吸收,并可能导致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新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肥胖的方法,既能阻止体重增加,又能促进体重减轻,同时不会产生有问题的副作用。目前的许多药物使用小的药理学制剂,可在多方面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者表示,我们选择了一种创新的替代方法。介孔二氧化硅粒子(MSP)是一种可吸收的合成二氧化硅粒子,可以生产大表面积和不同大小的孔隙,这些颗粒可以作为肠内的"分子筛",来捕获和阻断消化酶--这些消化酶会分解食物,从而减少摄入到体内的能量(以食物效率来衡量)。

【9】

新闻阅读:

由于没有进行足够的运动,如今很多儿童都变得超重或肥胖,英国政府制定的“儿童肥胖计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加步行上学的儿童数量,步行当然是健康的,那么这就足以应对儿童的肥胖吗?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利用在英格兰出生超过7000多名的11岁儿童的数据,研究者发现,生活在英格兰最贫困社区的儿童最有可能步行上下学,而且其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也是最大的,最贫困社区的儿童最有可能不参加运动,其在电视和电脑屏幕前花费的时间也最长,而且最有可能表现为饮食不健康,即摄入含糖饮料多,蔬菜摄入过少。

【10】

doi:10.1111/obr.12991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19亿成年人和3.8亿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超重而非体重不足。 对此,Concordia的研究人员正在敦促卫生当局重新考虑他们对肥胖症的治疗方法。在近日发表于Obecity Review杂志上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认为肥胖应被视为“早衰”。他们研究了肥胖如何使人们容易患上通常在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基因组受损,免疫系统减弱,认知能力下降,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等。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