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研人员发现一类新型微生物命名“中科微菌” |
![]()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7日发布消息说,该所科研人员最近发现一类广泛存在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新型微生物,并将其分类命名为“中科微菌”科(Casimicrobiaceae)。科研人员指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中科微菌”不仅存于中国污水处理厂,更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是人们最希望分离培养的活性污泥核心菌种之一。“中科微菌”发现并命名,将为深入研究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消除氮、磷和各类有机污染物提供菌种资源,为提升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发展新一代活性污泥工艺打下基础。据中科院微生物所介绍,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90%以上是采用活性污泥工艺,微生物是活性污泥有效清除各种污染物的主力军,每克活性污泥中有10的12次方个微生物细胞,但活性污泥微生物组的复杂度远高于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复杂度,按最新研究结果统计,活性污泥中99.9%的微生物物种还没有被分离培养,因此无法认识和理解这些微生物的重要作用。2017年“中国微生物组计划”预研项目启动,作为项目依托单位,中科院微生物所承担项目人体、实验动物、活性污泥等研究,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2019年,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也专题部署人工合成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内容。“中科微菌”旨在纪念中科院启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预研项目而命名,该类微生物的首个物种“惠芳中科微菌”是从北京清河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培养而得,其命名源自中国已故著名环境微生物学家杨恵芳先生。据了解,“中科微菌”发现及研究工作主要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宋阳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已获专业学术期刊《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发表,论文通讯作者为刘双江研究员和王爱杰研究员。(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头条:新冠大流期间,人类大脑衰老加快,即便未感染的人也是如此 (2025-07-23)
- 骨髓“小工厂”新突破!Stem Cell Res Ther:基因改造基质细胞巧建仿生微环境,无需额外养料也能养好造血干细胞 (2025-07-23)
- 直播预告 | 单细胞×时空组学:疾病免疫研究的前沿实践与应用 (2025-07-23)
- Cell:我国科学家绘制出猕猴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全脑投射组,从而揭示灵长类动物特异性的连接原理 (2025-07-23)
- 细胞外囊泡检测新突破!Anal Chem:免疫磁珠结合mRNA定量技术灵敏度远超传统方法,为疾病诊断添利器 (2025-07-22)
- N Engl J Med:“三亲婴儿”的诞生—— 一次细胞级别的“偷天换日” (2025-07-22)
- 被古人奉为“抗衰圣品”的它,真有效果吗?最新研究:鹿茸芽基祖细胞分泌的囊泡,能逆转老年小鼠与猕猴骨质流失、大脑衰老甚至生理年龄 (2025-07-22)
- Cell:pH依赖性转录凝聚体对炎症反应的调节 (2025-07-21)
- Science:新研究揭示一系列能够与分子胶降解剂结合的蛋白质表面特征 (2025-07-21)
- Nature:病毒也怕“内耗”?研究揭秘噬菌体的“护娃”新策略——反克洛诺斯效应 (2025-07-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 |
![]() |
解决便秘的偏方 | 女孩向往 |
![]() |
![]() |
婴儿出生时瞬间 | 西红柿养生功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