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科学:揭示绿脓杆菌合成荧光素c的机制

科学:揭示绿脓杆菌合成荧光素c的机制

来源:原创网站2021-11-24 13:1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是如何利用铜产生一种名为荧光素c的抗生素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9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2021年11月24日/Bion/-少量铜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但也可能有毒。人类免疫细胞利用铜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相反,一些微生物进化出了吸收铜的方法,并将其整合到生物分子中,作为吸收铜或中和其毒性作用的营养途径。其中一种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可引起医院患者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是如何利用铜制造一种荧光素C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9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标题为“铜绿假单胞菌含铜抗生素Fluocin C的生物合成”。

通信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化学副教授李博说,“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疾病如何在感染过程中抵抗铜并与我们体内的天然微生物群竞争,并将促进新疗法的发现。”

荧光素C发现于1970年。它具有广谱性,能杀死一系列细菌和真菌,包括耐药菌株和真菌菌株。

电子顺磁共振

李和他的团队跟踪了体外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铜的吸收,发现荧光素c中含有铜原子。

李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教授David Britt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陶立志合作,利用电子顺磁共振研究荧光素C的生物合成途径。他们发现两个含硫的小分子以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混合物形式与每个铜原子结合。

荧光素c的化学结构式。

这项新研究展示了荧光素C是如何通过酶促过程而不是使用危险化学品合成的。李说,以这种方式再利用铜是一个不同于大多数生物的反应过程,因为大多数生物要么将铜从细胞中分离出来,要么将其运输出细胞。

电子顺磁共振是磁共振波谱的一种形式,特别适用于研究有机分子中的金属。Britt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实验室中管理CalEPR中心,该中心拥有7台电子顺磁共振仪器,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此类设施。(100yiyao.com 100医疗网)

参考文献:

Jon B. Patteson等人。Science,2021,doi :10.1126/science . abj 674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标注“来源:百医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百医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承担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医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在随时阅读、评论、分享百医网APP。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