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子刊: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化疗最好下午做! |
![]() |
来源:奇点糕 2023-02-23 08:40
数据显示,与主要在早晨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下午治疗的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 HR=0.357)和总生存期(OS, HR=0.141)均显著更好(P人体的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就连抗击癌症可能也要跟着昼夜节律走。前段时间奇点糕们提到过,由于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具有节律性,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对免疫系统的节律变化加以利用,确实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而且在一些实体瘤中也早就有了 节拍化疗 的概念,但所有癌症治疗都要放到早上,效果才最好吗?恐怕并非如此。
近期在JCI Insight期刊上,韩国学者发表的一项最新分析就显示:对最常见的之一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下午进行标准的免疫化疗即R-CHOP方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女性患者的预后,并有效减少副作用[1]!
数据显示,与主要在早晨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下午治疗的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 HR=0.357)和总生存期(OS, HR=0.141)均显著更好(P 0.05),且部分治疗副作用的发生率更低,但男性患者没有这种趋势;女性体内循环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节律性变化幅度更大,可能解释了这一现象。

论文首页截图
研究者们选择DLBCL开展探索,一方面是因为既往有关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 节律性 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则是R-CHOP方案单独拿出一种药物(由利妥昔单抗和四种化疗药物组成)来分析时,都可能受到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2]。
为评估在早晨(08:30)和下午(14:30)给药的影响,研究设置了生存队列(n=210)和不良事件队列(n=120),前者纳入至少接受过4个周期R-CHOP治疗的患者,后者则仅限在6个周期R-CHOP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

研究队列设置情况
首先来看生存队列,虽然近九成患者在R-CHOP治疗后达到CR,但早晨接受R-CHOP治疗的女性患者中,已有1/3(17例)出现进展,比下午组显著更多(13.9%, P=0.040),且早晨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也相对更高(19.6%/2.8%,含疾病进展或感染死亡);而早晨组/下午组的男性患者进展比例差别不大(28.6%/24.3%)。
在中位随访时间40.7个月时,患者整体的中位PFS虽然尚未达到,但早晨组女性患者的PFS和OS都明显不及下午组,尤其是3年生存率已经拉开了19%的差距(69.2%/88.6%),经修正国际预后指数(R-IPI)调整的结论也不变,且多因素分析明确提示早晨接受治疗是不良预后因素,男性患者预后则未受明显影响。

女性患者预后与治疗时间的相关性
而在不良事件分析队列中,虽然早晨组/下午组女性患者的基线特征并无显著差异,但早晨组患者更常见剂量延迟(33.3%/9.8%),病毒性感染(16.7%/2.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20.8%/9.8%)的发生率也偏高。
这也影响了患者治疗的药物相对剂量强度(RDI),早晨组患者RDI不足下午组的80%,环磷酰胺、阿霉素和利妥昔单抗RDI均较低,分别与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环磷酰胺)、心功能下降(阿霉素)和剂量延迟(利妥昔单抗)有关。
研究者又对健康参考人群(约1.4万人)进行分析,找到了解释早晨与下午治疗效果差异大的可能解释:女性人群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幅度相比男性人群更大,且计数在早晨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可能影响了利妥昔单抗的起效机制(与免疫系统有关,如ADCC)和患者对其它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男性与女性体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血液学指标的昼夜波动
白细胞的昼夜节律变化,到底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了R-CHOP这个淋巴瘤经典免疫化疗方案的效果,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但现在临床医生们可以先把结论用起来,尽量少在早上对女性患者进行治疗,这也算是巧妙用兵嘛。
参考文献;
[1]Kim D W, Byun J M, Lee J O, et al. Chemotherapy delivery time affects treatment outcomes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J]. JCI insight, 2023, 8(2): e164767.
[2]Gorbacheva V Y, Kondratov R V, Zhang R, et al. Circadian sensitivity to the chemotherapeutic agent cyclophosphamide depends on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the CLOCK/BMAL1 transactivation complex[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5, 102(9): 3407-341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上海药物所×临港实验室合作发表Cell论文:基于结构发现新型抗抑郁小分子 (2025-10-26)
- Mol Cancer:阻断甲状腺激素受体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2025-10-26)
- Science子刊:卞修武团队发现增强CAR-T细胞抗肿瘤效果的基因修饰策略 (2025-10-26)
- Nature Biotechnology:直击囊胚“混沌期”——长时程活体成像首次捕捉人类囊胚的染色体分离灾难 (2025-10-26)
- JNCCN:戒烟也应当是癌症治疗的一环!13万名癌症患者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确诊后及时戒烟可大幅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手术预后 (2025-10-26)
- NEJM:人工视网膜,帮助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视力 (2025-10-25)
- 华中师范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开发治疗白血病的多肽类药物 (2025-10-25)
- 《科学》:膳食脂肪重塑昼夜节律!加州大学科学家发现,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会影响昼夜节律,是人体生物钟与季节匹配与否的关键 (2025-10-25)
- 河南中州实验室发表Nature Metabolism论文:揭开大脑髓鞘再生修复的关键 (2025-10-25)
- Nature Medicine:为疲惫的心脏“重启引擎”——基因疗法AB-1002能否逆转心力衰竭的宿命? (2025-10-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