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医药“最高检”,国产创新药亿立舒在美国获批上市 |
![]() |
11月17日,一款名为Ryzneuta®(中文商品名:亿立舒®)的国产生物创新药成功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
据亿帆医药当日发布的公告,公司11月17日已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签发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批准函》,上述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FDA通过。
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亿帆医药董事长谈到,“F-627(中文名:亿立舒,英文名:Ryzneuta®),从分子结构设计到临床,再到中、美、欧三地注册申报,直到最终商业化和供应链设计,打通了全球体系。完成世界范围内销售的全方位布局,我们花费了近15年时间”。
审核难度超乎想象
FDA现场检查被称为上市前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F-627是全球同步申报,所以从FDA到8月25日巴西ANVISA,仅隔一个周末,便迎来欧洲EMA。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亿帆医药大分子体系北京亿一质量管理体系负责人介绍,“公司在今年3月初就成立了专项小组,包括迎审专家、SME专家、质检(QC)、质量保证(QA)、生产人员等在内的近百人专业团队,为即将到来FDA现场检查做好了一切准备。”
在审核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项目组就对FDA在历次审计中的考察重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制定了以数据可靠性为核心的应对策略,而这不仅是FDA考量的重中之重,也是亿帆医药的立身之本。据透露,每一位员工加入亿帆之前,会签署一份关于数据造假的协议,一旦触及,公司便可无条件辞退,这是整个亿帆将诚信视为职业准则最真实的体现,也是成为注重研发的创新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在时间上,通常FDA的整个审计周期一般会持续一至两周的时间。对现场生产线进行深入考察,包括重点工艺、实验室环境、操作流程、历史偏差记录等。甚至要求企业提供精确到小时的生产计划,对于数据和工艺的一致性的验证十分严格。这期间,甚至连同专项组人员的配合程度和解答问题的效率,都将列入他们的考核之内。所以,FDA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追溯的周期,达到5年以上,试想如果当时对产品的最初方向判断错误,将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对现场进行检查时,FDA同样要对GMP所要求的生产能力进行评判,不同于发展中国家的GMP规范,相对标准较低;FDA的GMP认证标准更高,重点在生产软件方面,如操作人员的动作和如何处理生产流程中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整个过程中把人为差错减少到最低程度。建立起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药品质量。
虽然整个审核难度超乎想象,但团队准备充分。据项目组成员讲,在迎审前,公司外聘了从事过FDA审计的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了长达20次模拟审计演习,来规避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由于审计员中有外国人,所以还有大量的翻译工作。他谈到,小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翻译出将近2000份双语文件,整个团队表现出超高的效率和专业水平。
此外,这支团队在每天面对FDA高强度的审计工作之后,会召开反馈会议,针对当天问题探讨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断形成自下而上的正反馈。
对于FDA来说,另一个重大利器就是483表格。483表格是检查后不良情况的汇总,企业如没有在15日之内进行回复,便可能被发出警告信。警告信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可导致企业瞬间陷入麻烦,此后产品不能在美进行销售。对此,亿帆说到,我们针对483上的一些回复时常需准备高达80多页的回复,不仅针对抽查中的问题,而要具备全面性,关联性、系统性的回复,最终让FDA能够接受并打消疑虑。
中国生物创新药迈向全球化的一大步
但对于亿帆,对于专项小组的每一个人而言,最终打赢了这场战役。总结成功原因,他们提到,首先是我们拥有一支成熟专业的迎审团队、一线直面审计人员和SEM专家等,对整个产品质量流程的全面把握,从容不迫的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是一次又一次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时刻保持迎接FDA的状态,主动暴露,解决和完善问题。
截止目前,F-627原液生产基地已通过FDA及巴西GMP认证。首付款和上市批准里程碑款均按协议已收到,接下来将确认为公司收入。根据IQVIA 数据,2022年G-CSF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 亿美元,国内空间为100亿元,两者相差4倍多。F-627大部分收入会产生在国外,从市场空间的意义上说,F-627是真正致力于全球化的生物创新药。
FDA作为药品界“最高检”,此番通过审查对整个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这款中国自主研发创新的生物药正式走出国门,进入全球最大的药品消费市场美国,也证明了中国医药公司已具备了独立完成创新生物药全球研发、临床、注册和生产的综合经验以及能力。FDA过审也是对中国医药公司研发创新综合实力的认可,这是分享全球医药市场发展的红利的前提。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受邀参加首都国际医学大会,与各界代表共话全球健康治理 (2025-09-16)
- 【终版日程公布】2025细胞外囊泡大会(厦门站),聚焦外泌体再生医学+医美抗衰等热门话题,9月26-27日即将开幕! (2025-09-15)
- P85-Ab助力中山市实现鼻咽癌防治突破,早诊率达100% (2025-09-15)
- 我国宣布最新肝炎防治行为筹划!减速打消危害 (2025-09-15)
- 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惹事件应答法 (2025-09-15)
- Nature系列综述:乔治·丘奇绘制 AI 蛋白质设计路线图,逐步指导利用AI工具设计蛋白质 (2025-09-15)
- FRBM:基因突变引发“醛风暴”——东亚人群肝病风险大揭秘 (2025-09-15)
- Nature:罕见基因变异如何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科学家发现关键机制及潜在疗法 (2025-09-15)
- 以专业积淀领航儿童健康赛道,达因药业伊可新入选第八届OTC宣传品牌 (2025-09-15)
- 慢性乙肝适应症获批IND,来恩生物TCR-T疗法三获FDA认可 (2025-09-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