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南方医院携手哈佛、哥大团队揭示弥漫性胃癌常见基因变异的促癌机制! |
![]() |
来源:奇点糕 2024-04-25 09:36
借助类器官模型,研究者们揭示CLDN18-ARHGAP26融合可诱导印戒细胞形成,而印戒细胞形成正是DGC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叠加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就足以使正常胃上皮细胞不断转化为癌细胞。中有个特殊的亚型,叫做弥漫性胃癌(Diffuse Gastric Cancer, DGC),哪怕是不那么熟悉胃癌的读者们,听到 弥漫性 都会有种不好的感觉吧?事实也的确如此,DGC素以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著称,患者预后很差,而这种癌症也当然是科研攻关重点。
我国学者于2018年发表的研究揭示,CLDN18-ARHGAP26融合是DGC中较常见的基因变异[1],且与患者预后不良高度相关,但CLDN18-ARHGAP26融合的促癌机制依然是个谜。而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海生团队与哈佛大学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机构研究者合作在Gut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找到了谜题的部分答案。
借助类器官模型,研究者们揭示CLDN18-ARHGAP26融合可诱导印戒细胞形成,而印戒细胞形成正是DGC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叠加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就足以使正常胃上皮细胞不断转化为癌细胞;CLDN18-ARHGAP26融合的促癌作用,一部分与黏着斑激酶(FAK)和YAP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抑制FAK或YAP/TEAD可实现干预[2]。
论文首页截图
其实,研究者们原本计划在小鼠身上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CLDN18-ARHGAP26融合,但意外的是在构建小鼠模型、并以他莫昔芬诱导表达后,小鼠却很快死于,这可能是由于胃上皮完整性受损,于是实验才转向了使用以小鼠细胞构建的类器官模型,而类器官也发生了明显的形态改变,同时细胞-细胞黏附标志物和间充质标志物表达显著变化。
组织学分析显示,类器官内表达CLDN18-ARHGAP26融合的细胞与印戒细胞高度相似,且存在印戒细胞标志性的黏蛋白表达,但它们还缺少单独成瘤的能力;禁锢它们的最后一道束缚,就是抑癌基因p53,研究者们用CRISPR技术敲除掉Trp53后,这些表达CLDN18-ARHGAP26融合的细胞增殖能力就进一步增强,足以在移植后形成肿瘤了。
CLDN18-ARHGAP26融合可诱导印戒细胞产生和类器官形态变化
CLDN18-ARHGAP26融合的促癌作用被证实了,下一步当然是明确机制,而最明显的线索是ARHGAP26,因为它是Rho GTP酶(Rho GTPase)家族成员RHOA的激活蛋白,而DGC中又普遍存在RHOA的错义突变,CLDN18-ARHGAP26融合与RHOA突变似乎不能共存,会不会是因为CLDN18-ARHGAP26融合足以取代乃至超越RHOA突变呢?
分析显示,CLDN18-ARHGAP26融合对RHOA的影响与ARHGAP26恰好相反,即融合蛋白会增强而非抑制RHOA-GTP的形成,从而使RHOA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进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且敲除Trp53也会导致相似效应,这就来了个对RHOA信号的 超级加倍 。
而且CLDN18-ARHGAP26融合的促癌作用,还不局限于调控RHOA信号:鉴于ARHGAP26还与FAK激酶存在相互作用,研究者们接下来就分析了FAK激酶,证实其活性会在CLDN18-ARHGAP26融合发生时显著上调,且对类器官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沉默FAK信号或使用在研的FAK抑制剂处理,足以逆转类器官形态异常和细胞的黏蛋白表达。
在FAK信号的更下游,研究者们还发现了YAP信号的激活,并证实YAP激活也与CLDN18-ARHGAP26融合直接相关,且对融合阳性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明显影响;虽然目前尚无直接靶向YAP的抑制剂,但抑制转录因子TEAD也可有效打击YAP信号介导的基因表达,实验证实FAK抑制剂与TEAD抑制剂联合,可以高效低毒地实现协同抑癌。
FAK与TEAD小分子抑制剂联合的抑癌作用
总而言之,本次研究向着破解CLDN18-ARHGAP26融合的促癌作用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下一步就是基于研究成果尽快开展转化研究,突破DGC精准治疗的瓶颈,尽快拯救更多患者了。
参考文献:
[1]Shu Y, Zhang W, Hou Q,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frequent CLDN18-ARHGAP26/6 fusion in gastric signet-ring cell cancer[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2447.
[2]Zhang F, Sahu V, Peng K, et al. Recurrent RhoGAP gene fusion CLDN18-ARHGAP26 promotes RHOA activation and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 YAP-TEAD signalling in diffuse gastric cancer[J]. Gut, 20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TM:中山大学团队找到肠癌“照妖镜”,首次发现抑制SIRT2可以让肠癌细胞“现身”! (2025-08-05)
- Nature:王者换代?AI设计的OpenCRISPR-1正式挑战Cas9霸主地位,开启基因编辑新范式 (2025-08-05)
- Cell:顾名夏/苗一非/郭敏哲团队,在同一个球状体中实现肺和肠道类器官的血管化,成功构建多谱系类器官 (2025-08-05)
- 《细胞》:中美团队首次发现,分泌蛋白AOAH可以解除肿瘤对T/树突细胞的免疫抑制! (2025-08-05)
- Nature子刊:仅仅看到病人,大脑就会激活免疫系统,让身体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025-08-04)
- 困扰韦东奕的牙周问题有救了?王松灵院士团队发表牙髓干细胞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试验数据 (2025-08-04)
- Cell子刊:赖仞团队揭示高脂饮食通过肠道细菌促进血栓形成的新机制 (2025-08-04)
- Nature:上帝的剪刀,AI 制造!生成式AI设计出CRISPR蛋白,高效编辑人类DNA,且安全性更高 (2025-08-04)
- Nature重磅:“AI科学家”真的来了,自主开会搞研究,几天时间设计出抗病毒纳米抗体 (2025-08-04)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挑战极端环境生命极限模型 (2025-08-0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