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燃气灶会释放一级致癌物和二氧化氮,增加患白血病、哮喘风险 |
来源:医诺维 2024-05-13 10:37
研究显示,使用燃气灶做饭时,会释放二氧化氮,呼吸高浓度的二氧化氮会加剧哮喘发作,并与儿童肺部发育下降和过早死亡有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Robert B. Jackson教授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itrogen dioxide exposure,health outcomes,and associated demographic disparities due to gas and propane combustion by U.S.stov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使用燃气灶做饭时,会释放二氧化氮,呼吸高浓度的二氧化氮会加剧发作,并与儿童肺部发育下降和过早死亡有关。使用燃气灶后一小时内,卧室内的污染物浓度就会突破健康基准,并且在关闭燃气灶后仍会在卧室停留数小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传感器测量了100多个不同大小(25-150平方米)、布局和通风方法的家庭,在使用炉灶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二氧化氮浓度,分析了二氧化氮暴露和健康后果。
结果发现,在没有开油烟机的情况下,仅打开一个燃气灶1个小时,超过一半的测试厨房、客厅和卧室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保护局定义的健康基准,而抽油烟机的使用率仅为15-39%。
此外,二氧化氮排放仅在使用化石燃料时产生,并与燃烧的燃料量成线性相关,而烹饪食物、使用电炉则不排放二氧化氮或苯。
进一步研究发现,卧室的门打开,且没有开油烟机的情况下,仅25分钟,有些家庭卧室的二氧化氮浓度就超过了健康基准。在关闭燃气灶2-3小时后,仍有一些家庭卧室的二氧化氮浓度高于健康,表明燃气和丙烷炉的使用会增加长期和短期的二氧化氮暴露。
当打开油烟机后,可将厨房每小时平均二氧化氮浓度降低10-70%,表明安装的油烟机捕获效率远低于70%。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房屋面积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即使在面积较大的家庭中,即使油烟机打开,二氧化氮的浓度在烹饪期间和烹饪后,通常也会飙升至不健康的水平。住在面积小于75平方米的人,一年暴露的二氧化氮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居住在280平方米以上房屋的4倍。
通过二氧化氮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分析发现,在美国,燃气炉和丙烷炉每年可能导致多达19000名成年人死亡,约50000例小儿哮喘病例是由于长期接触燃气炉和丙烷炉而造成的。此外,目前因燃气炉和丙烷炉污染造成的儿童哮喘病例总数可能接近20万例。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Robert B. Jackson教授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as and Propane Combustion from Stoves Emits Benzene and Increases Indoor Air Pollution"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使用燃气灶做饭时,会释放苯,可使室内苯的水平高于二手烟烟雾中的水平,而高水平的苯会增加患和其他血癌的风险。苯还会在整个房间中飘荡,并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
研究人员分析了87户住所,测量了燃气炉、燃气烤箱、液化石油气、电磁炉等使用时苯排放量,通过仪器对厨房和卧室的浓度进行长达8小时的测量。
研究发现,燃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苯排放量很大,高火燃烧或将烤箱温度设置177℃时,每分钟苯排放量在2.8-6.5 g,室内的苯含量高于二手烟烟雾中的水平,仅45分钟后,厨房的苯含量就超出健康标准。
此外,苯还可以飘荡到远离厨房的其他房间,在卧室中测得的苯会持续数小时,且浓度可能超过健康基准。
写在最后,良好的通风是降低室内苯、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浓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烹饪时尽量打开厨房的窗户,并打开油烟机,同时关好卧室及厨房的门,烹饪结束后,也要让厨房多通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亨廷顿病的“基因时钟”!CAG重复如何引发神经元死亡? (2025-01-22)
- Nature子刊:揭示HIV (2025-01-22)
- 为何说吸烟是“隐形杀手”?Elife揭秘尼古丁驱动肠道干细胞癌变新机制,DBZ或带来治疗新曙光 (2025-01-21)
- Neurology :食用红肉会增加患痴呆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2025-01-21)
- Cell:一项大规模研究鉴定700种与抑郁症相关的遗传变异 (2025-01-21)
- Mol Cancer:科学家揭示多种类型癌症发生转移背后的特殊遗传驱动因素 (2025-01-18)
- Nature Aging:为什么我们的DNA也会“变老”? (2025-01-18)
- 连发两篇 Nature 子刊,司龙龙团队开发基于PROTAC的减毒活疫苗新策略 (2025-01-18)
- 西湖大学2025年首篇Nature:申恩志/吴建平团队首次揭示“RNA剪刀”的切割全过程 (2025-01-17)
- Sci Rep:网膜素 (2025-01-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