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七位可能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出现,随访6年未复发 |
![]() |
来源:澎湃新闻 2024-07-23 15:44
国际艾滋病协会表示,这位成年男性似乎是世界上第七位通过干细胞移植治愈HIV感染的人。更重要的是,这是第一例接受携带单个CCR5-delta32突变拷贝的干细胞移植的HIV治愈病例,这可能对未来发展更具国际协会表示,这位成年男性似乎是世界上第七位通过移植治愈HIV感染的人。更重要的是,这是第一例接受携带单个CCR5-delta32突变拷贝的干细胞移植的HIV治愈病例,这可能对未来发展更具可扩展性的HIV治愈策略产生积极影响。
当地时间7月22日,第2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德国慕尼黑召开。7月18日,国际艾滋病协会(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IAS)官网公布了大会的科学亮点之一:全球第七例接受干细胞移植后的HIV(人类缺陷病毒)治愈病例。
这名患者被取名为 下一位柏林病人 ,来自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Charit Universit tsmedizin)的Christian Gaebler博士发表了一项研究。患者是一名成年男性,于2009年被出携带艾滋病毒,后来又被诊断出急性髓系。2015年,Gaebler的临床团队决定为他进行骨髓移植。鉴于delta-32突变可以提供对HIV的自然抵抗力,团队开始寻找具有CCR5-delta32纯合突变的供体。由于这类基因突变十分罕见,医生最终找到携带一个CCR5-delta32杂合突变的供体,即供体干细胞携带一个突变拷贝和一个正常拷贝。研究人员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仅治疗了该名患者的癌症,而且似乎治愈了他的HIV感染。
Gaebler介绍,这名患者在2018年底自行停止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从那时起,患者处于无治疗的HIV缓解状态。在将近6年时间里,他们测试了该患者的血液和其他组织,未发现任何病毒的迹象。
国际艾滋病协会表示,这位成年男性似乎是世界上第七位通过干细胞移植治愈HIV感染的人。更重要的是,这是第一例接受携带单个CCR5-delta32突变拷贝的干细胞移植的HIV治愈病例,可能对未来发展更具可扩展性的HIV治愈策略产生积极影响。
此前宣布被治愈或可能治愈的六名HIV感染患者分别被称为 柏林病人 、 伦敦病人 、 纽约病人 、 希望之城病人 、 杜塞尔多夫病人 和 日内瓦病人 ,他们都通过治疗癌症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或缓解了HIV感染。
据悉,CCR5是白细胞上的受体蛋白,HIV利用它来感染细胞,delta-32 突变使病毒无法与蛋白质结合并进入细胞。作为一种逆转录病毒,HIV随后将其部分DNA插入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中,在体内形成难以根除的病毒储存库。
前述另外六名治愈个体中,五位患者都接受了携带delta-32突变纯合子的供体细胞移植,这意味着移植后他们没有能让病毒结合的功能性CCR5受体。唯一的例外是 日内瓦病人 ,其供体细胞完全没有delta-32突变。在为期20个月的临床随访中,尽管患者仍具有供HIV感染细胞的受体,但病毒并没有复发。Gaebler说,相对于 日内瓦病人 , 下一个柏林病人 的临床随访时间更长。
据Fierce Biotech报道,delta-32杂合突变比纯合突变更常见。Gaebler介绍,在欧洲,delta-32杂合突变和纯合突变的比例大约为16%和1%。已报道的七名治愈案例都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治疗癌症,而非HIV。骨髓移植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不能用来治疗数百万没有患癌症的HIV感染者。
但是,携带单个CCR5-delta32突变拷贝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足以治愈HIV,这对基因治疗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下一位柏林病人 的经历表明,我们可以扩大此类病例的捐赠者范围,尽管干细胞移植仅在患有其他疾病(如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它表明我们不必消除CCR5的每一部分来实现缓解,这对未来基于基因疗法的HIV治愈策略大有裨益。 IAS主席莎朗 莱文(Sharon Lewin)说道。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HIV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疾病,HIV入侵人体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致使患者死亡。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的出现使艾滋病成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用药后,可以达到在血液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的效果。但是目前尚无预防或治愈HIV感染的方法。
参考资料:
[1]https://www.fiercebiotech.com/biotech/seventh-person-seemingly-cured-hiv-signs-hope-broader-cure
[2]https://www.iasociety.org/news-release/worlds-seventh-hiv-cure-case-following-stem-cell-transplant-among-scientific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自然》:刷新认知!全球首个人体试验证实,闭环迷走神经刺激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手部功能,挑战了脊髓损伤在慢性期恢复有限的观点 (2025-05-24)
- 《免疫》:Aβ给小胶质细胞加“毒”油!科学家发现,Aβ会介导小胶质细胞中脂滴的积累,导致吞噬功能障碍,一种脂质催化酶是治疗关键 (2025-05-23)
- 生命的火种,干细胞“智造”!男性不育治疗的未来已来? (2025-05-23)
- 中国创新药创记录BD交易的背后 (2025-05-23)
- 线上研讨 (2025-05-22)
- Mol Psychiatry:新型血管化神经免疫类器官模型诞生!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提取物诱导病理,为攻克AD带来新希望 (2025-05-22)
- 世界首例!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先导编辑”完成首次人体试验,修复患者免疫细胞功能 (2025-05-22)
- Nature Methods:从“猜”到“预见”——AI模型PUPS揭示单细胞蛋白质定位的秘密 (2025-05-21)
- 锐正基因ART001成为中国首个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的基因编辑产品 (2025-05-21)
- 疤痕体质有救了?!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神奇蛋白,有望终结“伤痕累累”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 |
![]() |
解决便秘的偏方 | 女孩向往 |
![]() |
![]() |
婴儿出生时瞬间 | 西红柿养生功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