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大脑如何以假乱真?Nature:科学家揭示安慰剂疼痛缓解效应背后,一条独特的疼痛调控路径 |
「安慰剂效应」大脑如何以假乱真?Nature:科学家揭示安慰剂疼痛缓解效应背后,一条独特的疼痛调控路径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8-05 14:10
当前的研究进展,为靶向新型神经疼痛通路的治疗策略开辟了道路,预示着通过药物或神经刺激技术精准调控前额叶-脑桥-小脑通路,将为人类疼痛管理带来革命性突破。安慰剂效应,一个医学界的奇妙现象,数十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研究者的目光。从日常生活的微妙观察,到严谨设计的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安慰剂效应的威力已不容置疑,尤其在疼痛管理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机理,直到最近才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 Neural circuit basis of placebo pain relief 的研究报告中,由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团队主导,首次揭示了安慰剂效应背后的神经回路秘密。研究团队发现了一条独特的疼痛调控路径,它能巧妙地通过脑干中的脑桥区域将大脑前端的前扣带皮层(cingulate cortex)与后部的小脑连接起来。
研究者表示,当小鼠期望缓解疼痛并经历疼痛缓解时,沿着这一通路上的特定神经元和突触就会被高度激活,即使没有药物参与其中。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对疼痛调节回路的认知,开启了通过非药物手段激活这一路径的新思路,例如药物干预或神经刺激技术,为疼痛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研究领导者Scherrer博士指出,这一成果不仅限于疼痛领域,也为探索大脑与身心交互作用的广阔天地提供了理论框架。
图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816-z
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在临床试验中,一个令人费解又引人入胜的现象时常浮现 安慰剂效应。在所谓的 假性 治疗组里,参与者接受的是看似药物的糖丸或其他无实际疗效的干预,理论上,他们不应感受到任何变化。然而,大脑的力量超乎想象,人们对舒适感的渴望如此强烈,以至于一些参与者的真实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仿佛真的接受了有效治疗。
事实上,安慰剂效应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不仅局限于 假性 治疗组,连 实际 治疗组的部分个体也可能从中受益。这正是临床研究复杂且充满挑战之处,为了准确分析治疗效果,研究需要大量志愿者,以便从 假性 实验中筛选出纯粹的治疗效益。
要解开安慰剂效应的奥秘,科学家们必须深入大脑内部,探究其神经生物学基础。通过大脑成像技术,研究者们已识别出特定区域的活动模式,尤其是在疼痛缓解的背景下。然而,传统的成像技术尚不足以揭示大脑区域内的微观动态,为此,研究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以神经细胞的精细度解析这些区域的活动。
一条独特的疼痛调控路径
以小鼠为模型,研究者先诱导其产生对疼痛缓解的期待,随后观察到明显的安慰剂效应。接下来,他们聚焦于前扣带皮层(ACC)的复杂性,这一区域与安慰剂效应密切相关。当小鼠经历安慰剂效应时,科学家对ACC内的神经元进行遗传标记,同时采用钙成像、单细胞RNA测序、电生理记录以及光遗传学技术,对神经活动进行全方位解析。光遗传学技术,借助光与荧光标记基因,实现了对细胞活动的精准操控。
研究显示,当小鼠预期疼痛减轻时,喙侧前扣带皮层神经元会向脑桥核发送信号,尽管后者在疼痛处理中作用不明,但研究发现,疼痛缓解的预期增强了这条通路的信号强度。Scherrer博士指出,这一区域富含阿片受体,这恰恰印证了其在疼痛调节中的核心地位。抑制此通路会削弱安慰剂镇痛效果,降低疼痛阈值;而在无安慰剂作用时激活通路,则可引发疼痛缓解。
更令人兴奋的是,小脑中的普金吉氏细胞在疼痛缓解预期中展现出了与ACC神经元类似的行为模式,这为小脑在认知疼痛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了细胞层面的实证。
面对慢性疼痛的治疗难题,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更安全、无副作用且不易成瘾的疗法。当前的研究进展,为靶向新型神经疼痛通路的治疗策略开辟了道路,预示着通过药物或神经刺激技术精准调控前额叶-脑桥-小脑通路,将为人类疼痛管理带来革命性突破。(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Chen, C., Niehaus, J.K., Dinc, F.et al..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816-z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Nature子刊:周荣斌/江维团队发现新型代谢免疫检查点——GPR34,带来癌症免疫治疗新策略 (2024-10-10)
- Mol Cell:OPA1协调线粒体ROS和整合应激反应调控细胞铁死亡 (2024-10-10)
- 《自然》:乳酸真会伤免疫!浙大团队发现,高水平乳酸会将cGAS乳酸化,导致先天性免疫被抑制 (2024-10-09)
- Sci Immuno :匡正团队发现环境因子通过HDAC3 (2024-10-09)
- Nature Medicine:徐兵河院士团队发布Trop (2024-10-09)
- 《分子精神病学》:抗炎能让抑郁症患者更积极?科学家发现,抗炎药英夫利西单抗或可治疗抑郁症的动机缺陷 (2024-10-09)
- 20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何授予他们二人? (2024-10-09)
- Nature :探索早期胚胎DNA复制,揭秘基因组不稳定性与复制时间程序 (2024-10-09)
- Cell Rep Med : 余发星团队报道胸膜间皮瘤基因治疗新策略 (2024-10-08)
- 最佳睡眠时间出炉!每天10 (2024-10-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