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PROTAC启发,许巧兵团队开发出基于抗原靶向降解的癌症疫苗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12-04 11:48
通过将TAgD-TVac与模型抗原卵清蛋白(OVA)配制来确认扩增交叉呈递。研究团队发现,经TAgD-TVac处理的抗原呈递细胞在细胞表面的MHC-I上表现出强烈的OVA衍生肽交叉呈递。塔夫茨大学许巧兵教授团队(赵宇博士为第一作者)在 Nature 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Antitumour vaccination via the targeted proteolysis of antigens isolated from tumour lysates的研究论文。
受蛋白靶向降解嵌合体(PROTAC)技术的启发,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抗原靶向降解肿瘤疫苗(TAgD-TVac),该肿瘤疫苗由靶向淋巴结的脂质纳米颗粒(LNP)组成,LNP封装了预先偶联了E3泛素连接酶配体的肿瘤抗原,从而利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来靶向降解抗原以增强抗原处理和交叉呈递。
在瘤、三阴性、及小鼠模型中,皮下注射该疫苗,均可诱导抗原特异性适应性和免疫记忆,并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还能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联合,进一步改善治疗结局。
改善内吞溶酶体逃逸可以增加肿瘤抗原进入细胞质中的量,从而增强MHC-I介导的交叉呈递,但这可能增加消化酶从内吞溶酶体泄漏的风险,从而导致细胞。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增加逃逸的肿瘤抗原的加工和呈递可以改善细胞毒性T细胞的反应和抗肿瘤活性,但这种方法很少被研究。
在UPP介导的蛋白降解中,一个限速步骤是将E3泛素连接酶招募到目标蛋白上。然而,通过UPP将肿瘤抗原降解为抗原肽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过程,因为在拥挤的细胞内环境中,肿瘤抗原无法被招募到E3泛素连接酶。
近年来,随着化学生物学的发展,一种基于UPP的蛋白质靶向降解工具被开发出来 蛋白靶向降解嵌合体(PROTAC),它通过招募E3泛素连接酶来靶向特定蛋白,从而进行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
受PROTAC技术的启发,该研究开发抗原靶向降解肿瘤疫苗(Targeted Antigen Degradation-based Tumour Vaccine,TAgD-TVac),该疫苗使用预先与肿瘤抗原结合的配体,该配体可以招募一个E3泛素连接酶,从而将肿瘤抗原导向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进行扩增的交叉呈递和稳健的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
TAgD-TVac是通过将预先偶联的肿瘤抗原装载到许巧兵团队此前开发的具有优越的淋巴结(LN)靶向能力的佐剂脂质纳米颗粒(LNP)中构建的。淋巴结是执行免疫监视和激活的主要器官,含有多种抗原呈递细胞和淋巴细胞。
具体来说,研究团队用AHPC(E3泛素连接酶pVHL的配体)对肿瘤抗原进行共价修饰,以获得AHPC偶联的肿瘤抗原。在皮下注射给药后,TAgD-TVac能够在淋巴结中有效聚集。佐剂LNP首先被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摄取,然后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归巢到达淋巴结。在抗原呈递细胞中,预先偶联的肿瘤抗原从LNP中释放出来,并在E3连接酶配体的指导下与E3连接酶结合,从而进行泛素化和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降解。降解产生的抗原肽被装载到MHC-I上,从而诱导强大的细胞毒性T细胞交叉启动。
通过将TAgD-TVac与模型抗原卵清蛋白(OVA)配制来确认扩增交叉呈递。研究团队发现,经TAgD-TVac处理的抗原呈递细胞在细胞表面的MHC-I上表现出强烈的OVA衍生肽交叉呈递。在表达OVA的小鼠模型中,TAgD-TVac触发了增强的细胞毒性T细胞交叉启动和强大的抗。
为了评估TAgD-TVac的普遍性及其临床可转化性,研究团队使用TAgD-TVac对抗多种类型的实体瘤,包括三阴性乳腺癌(皮下注射肿瘤模型)、肺癌(体内原位肿瘤模型)和卵巢癌(临床不可手术肿瘤模型)。利用从中分离的肿瘤裂解蛋白(TLP)制备个性化的TAgD-TVac,发现TAgD-TVac能够抑制这些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此外,TAgD-TVac还可以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治疗结局,从而为提高患者应答率铺平了一条有希望的道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Nat Med:利用碱基编辑技术有望治疗由斯塔格特病引起的视力丧失 (2025-01-16)
- Cell子刊:西安交大李磊团队揭示衣康酸转运蛋白SLC13A3赋予癌症免疫治疗抗性的新机制 (2025-01-16)
- 《自然·医学》:地中海饮食不需要限时!临床试验发现,地中海饮食+限时禁食不会进一步改善超重/肥胖人群的内脏脂肪和心血管健康 (2025-01-16)
- 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条件下的亚状态转变过程 (2025-01-16)
- Nature:破解基因组稳定之谜!卫星DNA如何成为染色体分裂的关键? (2025-01-15)
- 新型人类肠道类器官系统!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巧妙平衡“更新”与“分化”的可调节人类肠道类器官系统 (2025-01-15)
- Nature Medicine:巨噬细胞疗法——肝硬化治疗的全新突破 (2025-01-15)
- Nature Aging:肠道微生物如何揭示衰老的秘密? (2025-01-15)
- Nat Commun:呼吸道类器官突破人鼻病毒C培养难题,开启呼吸道疾病研究新篇章! (2025-01-14)
- 《自然》:编辑10个基因删除一种疾病?科学家推算多基因编辑潜力,预期乐观但想得太美 (2025-01-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