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竟能抗癌?Cell Biol Toxicol揭示乳酸杆菌来源细胞外囊泡抑制结肠癌新机制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2-16 09:02
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通过下调SIRT5促进p53琥珀酰化修饰,抑制肠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和糖酵解重编程,从而抑制结肠肿瘤形成,且SIRT5和p53琥珀酰化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相关。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棘手。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与肿瘤的关联备受关注。过去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与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乳酸菌作为肠道内的有益菌群,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产生多种有益物质,如乳酸和细菌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细胞外囊泡(EVs)作为细胞间通讯的新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EVs能够携带蛋白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乳酸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可能通过调节细胞代谢和信号通路,影响的行为,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近日,一项发表于Cell Biol Toxicol的研究Antitumorigenic potential of Lactobacillu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53 succinylation and glycolytic reprogramming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via SIRT5 modulation揭示了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在抑制结肠肿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体外培养植物乳杆菌,成功提取并鉴定了LEVs。LEVs呈典型的杯状囊泡形态,平均直径约为72.51 nm,且能够被结肠Caco-2摄取。为了深入了解LEVs对结直肠癌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LEVs处理后的Caco-2细胞中有2607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390个基因上调,1217个基因下调。通过与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数据进行比对,筛选出47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调控结直肠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1. 通过LEV的分析选择调节结直肠癌进展的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IRT5是LEVs调控结直肠癌进展的关键基因之一。在多个结肠癌细胞系中,SIRT5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细胞系NCM460,尤其在Caco-2和SW480细胞中变化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LEVs能够下调Caco-2和SW480细胞中SIRT5的表达。细胞功能实验证实,SIRT5的表达变化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糖酵解代谢密切相关。过表达SIRT5可部分逆转LEVs对细胞增殖和糖酵解的抑制作用,表明LEVs可能通过抑制SIRT5来调控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图2. 通过LEV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调节结直肠癌进展的目标基因 SIRT5
深入研究发现,SIRT5通过对p53进行去琥珀酰化修饰,影响p53的活性和功能。Co-IP实验证实,SIRT5与p53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且SIRT5能够降低p53的琥珀酰化水平,从而调节p53的功能。在LEVs处理的细胞中,p53的琥珀酰化水平发生改变,影响了细胞的增殖和代谢。敲低p53表达后,LEVs对细胞增殖和糖酵解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提示LEVs通过调节SIRT5/p53轴来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命运。
为了验证LEVs在体内的抗癌效果,研究人员构建了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AC)小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注射LEVs的小鼠结肠息肉数量和大小明显减少,表明LEVs能够抑制结肠肿瘤的形成。进一步研究发现,LEVs通过调节SIRT5/p53轴,影响了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代谢,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图3. LEV介导的SIRT5/p53轴调节影响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从而影响结肠肿瘤的形成
研究人员收集了58例结肠癌患者的组织样本,分析发现SIRT5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p53的琥珀酰化水平则低于正常组织。生存分析表明,SIRT5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而p53琥珀酰化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这些结果提示,SIRT5和p53琥珀酰化可能作为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图4. 结直肠癌组织中SIRT5蛋白和乙酰化p53蛋白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体而言,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通过调节SIRT5/p53轴,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代谢,从而发挥抑制结肠肿瘤形成的作用。SIRT5和p53琥珀酰化的异常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为结肠癌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SIRT5和p53在其他癌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LEVs影响SIRT5/p53轴的详细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有望基于此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癌疗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乳酸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作为药物载体,递送物,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深入研究SIRT5和p53的调控机制,有望开发出针对这一信号通路的新型抗癌药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研究成果将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Zhang J, Huang X, Zhang T, et al. Antitumorigenic potential of Lactobacillu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53 succinylation and glycolytic reprogramming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via SIRT5 modulation.Cell Biol Toxicol. 2024;40(1):66. Published 2024 Aug 7. doi:10.1007/s10565-024-09897-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癌症通讯》:一旦感染,阴魂不散!新桥医院团队首次发现,幽门螺杆菌能将促癌“写入”宿主细胞基因组 (2025-02-24)
- 厦门大学和万泰生物联合研制生产的P85-Ab鼻咽癌诊断检测试剂盒入选2024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2025-02-24)
- Cell Biomaterials:北京大学林志强/张强团队全面综述脑病中的线粒体——从分子结构机制到靶向治疗 (2025-02-24)
- Cell:脑细胞模拟肌肉信号传导来增强学习和记忆 (2025-02-24)
- 柳叶刀:AAV基因疗法,帮助遗传性失明儿童重见光明 (2025-02-24)
- 血管中也有“捣蛋鬼”!Angiogenesis研究用可视化血管类器官模型,揪出“捣乱分子”,给新药研发“开绿灯”! (2025-02-24)
- Cell Stem Cell:揭示成年人类大脑中神经干细胞被激活的分子机制 (2025-02-23)
- Nature子刊:引入m7G帽结构,显著提高环状mRNA翻译效率 (2025-02-23)
- J Immunol:科学家开发出能靶向作用并杀灭HIV的新型自然杀伤性细胞策略 (2025-02-23)
- Cell:在脑干中发现阻止进食的特定神经元 (2025-02-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