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Cell:DNA损伤或能作为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发生的关键因素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2-18 11:3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自发性的内源性DNA损伤或会促进年龄相关视网膜变性的标志出现。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AMD,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是引起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AMD是由视网膜的黄斑变性所引起,视网膜是机体中耗氧量最高的组织,其容易受到氧化性压力的损伤,DNA损伤是参与器官功能丧失的机体衰老的一个标志,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往往与引起视力过早丧失的疾病发生有关。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ging Cell上题为 The Ercc1 / mouse model of XFE progeroid syndrome undergoes accelerated retinal degeneration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视网膜中积累的DNA损伤是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关键因素,而且靶向作用特殊的视网膜细胞类型或许有望帮助开发减缓或阻断疾病进展的新型疗法。
AMD每年在美国影响着大约20万人的健康,其也是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AMD往往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湿性AMD,其往往能用已经建立的疗法来进行治疗;第二种则是干性AMD,其往往缺乏有效的疗法。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揭示了DNA损伤(衰老的标志)是如何损伤视网膜功能并加速视力丧失的。研究者Dorota Skowronska-Krawczyk教授说道,我们的研究强调了DNA损伤修复在维持视网膜健康从而获得良好视力方面的关键作用;由于年龄是AMD最大的风险因素,因此深入理解眼睛衰老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对于开发有效的疗法非常重要。
Ercc1 / 小鼠或会表现出视力受损
视网膜是眼睛后方的一种光敏感组织,其要比机体其它任何组织都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同时还能依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来正常发挥功能,当视网膜暴露于光线和强烈的代谢活动中时,随着时间推移往往会使其更易于遭受氧化性压力和DNA损伤积累的影响,而这一过程与机体衰老密切相关,理解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的微妙关联以及驱动年龄相关改变的基本机制,或许对于开发抵御AMD的新方法非常重要。
文章中,研究人员将机体中ERCC1-XPF(一种DNA修复酶类)水平降低的小鼠模型与年龄健康的小鼠和自然衰老的小鼠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仅3个月大时,该模型就会表现出视力损伤、视网膜结构改变、异常的形成、基因表达和代谢的变化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中心线粒体的等迹象,所有这些改变都能反映处于人类眼睛自然衰老的过程。
Skowronska-Krawczyk博士说道,我们对DNA损伤如何促进诸如AMD等眼部疾病理解地越多,我们就越能开发出解决视力丧失根本原因的干预性措施,这些策略包括对抗氧化性压力、增强DNA修复或者甚至在受损细胞造成伤害之前将其移除等。
目前研究人员计划通过选择性地损伤DNA的机制来研究哪些细胞类型能驱动年龄相关的改变,他们的目标是推动开发新型预防性干预措施,从而显著减轻年龄相关视力丧失的负担并改善数百万人的。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自发性的内源性DNA损伤或会促进年龄相关视网膜变性的标志出现。(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Akilavalli Narasimhan, Seok Hong Min, Laura L. Johnson, et al. , Aging Cell (2024). DOI:10.1111/acel.1441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HPV病毒给免疫系统“下蛊”?JITC:科学家发现癌蛋白或会操控巨噬细胞助力肿瘤逃脱T细胞追杀 (2025-08-22)
- 你的大脑如何从0到1?Int J Mol Sci:科学家用类器官重现惊魂20天,发现不可或缺的“第一推动力” (2025-08-22)
- Nature重磅:癌细胞劫持神经系统,诱导神经损伤,导致慢性炎症和免疫治疗耐药 (2025-08-22)
- 因涉嫌性骚扰被开除,mTOR研究先驱远走捷克从新建立实验室,如今再发Nature (2025-08-22)
- 《神经元》:科学家首次发现,高盐饮食竟会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进而驱动高血压! (2025-08-22)
- Cell子刊:对大脑进行精准电刺激,快速持久缓解抑郁症 (2025-08-21)
- “白肺”来袭,循“镜”锁因——呼吸内科成功施救七旬重症肺炎患者 (2025-08-20)
- PNAS:DNA聚合酶β缺失如何引发大脑发育隐患?科学家揭秘神经元突变背后的“沉默推手” (2025-08-20)
- Nature Genetics:基因组淘金热!LDAK-KVIK如何打破遗传分析中的“速度与精度”魔咒? (2025-08-20)
- 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子刊论文 (2025-08-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