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科学家揭示特殊蛋白G3BP1与人类肌萎缩性侧所硬化症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2-19 11:43
本文研究结果突出了两种R-DPRs:poly-GR和poly-PR之间的特征差异,并表明,poly-GR的主要病理学靶点并不是核仁中的核仁磷酸蛋白,而是受影响细胞中的应激颗粒G3BP1。C9orf72所衍生的富含精氨酸的二肽重复序列(R-DPRs)对肌萎缩性侧所硬化症(ALS)和额颞叶(frontotemporal dementia)患者机体细胞应激颗粒的毒性影响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尚未阐明,应激颗粒是通过RNA将Ras GTPase激活蛋白结合蛋白1(G3BP1)从封闭的无活性状态切换到开放激活状态,从而驱动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细胞器而形成的。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 C9orf72-linked arginine-rich dipeptide repeats aggravate pathological phase separation of G3BP1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促进人类肌萎缩性侧所硬化症(ALS)发生的重要机制,ALS是一种会引起机体肌肉无力和瘫痪的疾病。
细胞是组成人类机体的基石,其包含有多种细胞器,即能发挥重要功能的微小结构,直到最近,人们才相信,细胞器总是被一种保护层所包裹,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表明,细胞中或许也存在着无膜的细胞器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 液滴 (droplets),当细胞中的某些分子通过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与其它分子分离时就会形成液滴结构,这就类似于油水分离的过程;而无膜细胞器在机体诸如基因调节和细胞应激反应等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富含精氨酸的C9orf72 DPRs会加重G3BP1液-液相分离
这些无膜细胞器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即细胞在压力状态下所形成的临时结构,比如在病毒感染期间,这些颗粒能保护机体基本的分子,直至压力消退;蛋白质G3BP1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调查了ALS和G3BP1功能之间的神秘关联。
研究者Van Nerom解释道,在一种称之为C9-ALS的特殊ALS形式中,患者机体中C9orf72基因的突变就会导致毒性二肽重复序列的产生,这些二肽结构会强烈结合G3BP1,从而破坏其基本功能和应激颗粒的形成。在ALS患者中,这些液体应激颗粒并不会被适当分解,从而就会导致损伤正常细胞功能的有害聚集体的形成。本文研究基于对分离蛋白的实验室研究,后期研究人员仍然需要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进一步证实相关研究结果,尽管如此,这也是理解二肽重复序列在ALS和其它人类神经变性疾病发生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重要一步,诸如此类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治疗性干预措施。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突出了两种R-DPRs:poly-GR和poly-PR之间的特征差异,并表明,poly-GR的主要病理学靶点并不是核仁中的核仁磷酸蛋白(NPM1,nucleolar nucleophosmin 1),而是受影响细胞中的应激颗粒G3BP1。(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Margot Van Nerom,Junaid Ahmed,Tamas Lazar, et al.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DOI:10.1073/pnas.240284712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cience:代谢病新曙光!锁定FPR2,为干预神经酰胺诱导的肥胖与糖尿病开辟新途径! (2025-05-10)
- 《自然·代谢》:太神奇了!科学家首次证实,大脑和肠道之间可双向互动,下丘脑可以在2 (2025-05-10)
- Nature:细胞的“压力山大”时刻,揭秘生命应对手忙脚乱的终极智慧 (2025-05-09)
- 上海交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作最新Nature论文:为这一世界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2025-05-09)
- 老年医学科建设与治理指南 (2025年版) (2025-05-09)
- 憾失诺奖!陈列平在Nature Medicine发文,回顾自己发现PD (2025-05-09)
- Nature头条: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刷手机时间更长 (2025-05-09)
- Cell:核糖体“撞车”引发的基因命运!m⁶A调控mRNA降解的意外发现! (2025-05-08)
- 赛诺菲亮相第二十七届科博会 (2025-05-08)
- EHJ:震惊!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竟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且保护效应长达8年时间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