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遗症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未来方向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12-20 10:38
深入探讨了SARS-CoV-2不同变体对长新冠(Long COVID)或COVID-19后期症状(PASC)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疫苗接种和再次感染对长新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增加研究和管理长新冠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社会和经济影响。随着病毒的不断传播,我们意识到,感染后的影响远不止于急性期。一些患者在感染后数周甚至数月仍然遭受着持续的症状困扰,这种情况被称为 长新冠 (Long COVID)或 后期症状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简称PASC)。
目前,关于长新冠的定义、和治疗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等,都在尝试制定相关的临床定义和指导原则。此外,SARS-CoV-2病毒的不断变异,对长新冠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产生影响。这些变体病毒改变了疫情的传播模式,还可能影响长新冠的临床表现。
近期,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MedComm - Fu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Long COVID Across SARS-CoV-2 Variants: Clinical Features, Pathogenesis and Future Directions的综述论文。
文章深入探讨了SARS-CoV-2不同变体对长新冠(Long COVID)或COVID-19后期症状(PASC)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疫苗接种和再次感染对长新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增加研究和长新冠的复杂性。
图1. 长新冠的重要风险因素
COVID-19与SARS-CoV-2变体
自2019年底以来,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SARS-CoV-2病毒具有快速突变的能力,使它能够不断演化出新的变体。随着病毒的传播,逐渐形成了多个变体,如Alpha、Beta、Delta、Omicron等(图2)。
这些变体病毒在传播力、致病性和逃逸能力上各不相同。例如,Delta变体因其高传染性和可能导致更严重疾病而备受关注,而Omicron变体虽然传播力更强,但似乎与较轻的疾病相关联。
图2. SARS-CoV-2变体与长新冠的时间线。描绘了从2019年底新冠病毒首次被发现,到各个变体病毒的出现,以及长新冠症状被广泛认识和研究的过程
不同的SARS-CoV-2变体可导致不同的长新冠的发病率
不同SARS-CoV-2变体可能导致不同的长新冠发病率。例如,Omicron变体可能与较轻的长新冠症状相关联,尤其是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这可能是因为Omicron变体虽然传播力更强,但其导致的疾病严重性相对较低。疫苗接种是预防COVID-19和长新冠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后发展成长新冠的风险。此外,疫苗接种还可能减轻长新冠的严重程度。然而,病毒的不断变异也给疫苗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不同的SARS-CoV-2变体可导致不同的长新冠症状
长新冠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研究发现,这些症状可能与感染的SARS-CoV-2变体有关(图3),这种差异与病毒本身的特性以及人体对不同变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感染Delta变体的患者更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包括持续的呼吸困难和疲劳。Omicron变体虽然传播力强,但感染后发展成长新冠的风险可能较低,且症状相对较轻。这与Omicron变体在某些方面的免疫逃逸能力有关,使得感染后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长新冠的症状不仅限于呼吸系统,还可能涉及神经系统、心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图3)。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认知,如 脑雾 现象,而另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问题或持续的味觉和嗅觉丧失。
此外,儿童和成人感染SARS-CoV-2后发展成长新冠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一些研究指出,儿童感染Omicron变体后发展成长新冠的风险可能较低,而成人则可能面临更多变体相关的风险因素。
图3. 长新冠的发病率和总体症状。(A) 所有变体报告的长新冠的主要症状;(B)不同变体的的长新冠发病率和症状
长新冠的发病机制
长新冠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生物学途径。目前,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机制,以阐明为何一些COVID-19患者在急性感染后会持续经历症状(图4)。
1)免疫系统的失调
免疫系统的反应在长新冠的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患者在SARS-CoV-2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持续的免疫激活状态,导致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可能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如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它们在调节身体对感染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2)病毒的持续存在
在某些情况下,SARS-CoV-2病毒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即使在急性感染症状消退后。这种病毒的持续存在可触发或维持免疫系统的激活,导致长新冠症状的持续。
3)潜在病毒的再激活
长新冠也与潜在病毒的再激活有关。例如,Epstein-Barr病毒(EBV)等其他病毒在SARS-CoV-2感染后可能会被重新激活,会加剧免疫系统的紊乱,导致长新冠症状。
4)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是指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在长新冠中,这种反应可导致多种症状,包括疲劳、肌肉疼痛和神经系统问题。自身抗体的产生是长新冠的一个特征,这些抗体可能针对身体自身的细胞和组织。
5)血管和微血管损伤
SARS-CoV-2病毒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和形成。这种血管损伤可在长新冠患者中持续存在,导致呼吸困难、疲劳和其他症状。
图4. 长新冠的发病机制
长新冠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长新冠的诊断和治疗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长新冠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开发有效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长新冠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评估,但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多种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如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自身抗体或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以期找到能够准确诊断长新冠的指标。此外,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扫描,也被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持续的器官损伤。
长新冠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使用药物来缓解特定症状,如使用抗炎药物治疗持续的炎症反应,或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的持续存在。此外,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被用于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功能。心理支持和行为疗法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因为许多长新冠患者会经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预防长新冠的最有效方法是预防COVID-19感染。这包括接种疫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已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后发展成长新冠的风险,因此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人群接种疫苗。
总之,尽管目前对长新冠的理解仍有限,但已有研究提供了关于其临床表现、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重要信息。未来开发有效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以及评估疫苗接种对长新冠风险的长期影响,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公共卫生策略方面,需要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来应对长新冠带来的挑战,包括提高公众意识、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和加强对受影响人群的社会支持。
该论文是由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兼assistant dean,Daniel Baptista-Hon博士,助理教授Olivia Monteiro博士共同的领导国际合作成果。Baptista-Hon博士在COVID-19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疫苗效力和SARS-CoV-2病毒适应性的分子决定因素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Monteiro博士与Baptista-Hon博士共同领导了 澳门长新冠研究(LOCOMAC) ,推动了对该疾病的深入理解。论文第一作者为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陸思聰博士和英国Glasgow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rust (UK) 的Dr. Shuvam Sarkar,两位作者在各自领域具备互补的专业知识,为该综述提供了全面的分析视角。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JAMA子刊:太极拳与rTMS联手出击,改善老年人睡眠和认知功能的新希望! (2025-01-21)
- 重磅!国家杰青/优青项目没了!避免“帽子化” (2025-01-21)
- Front Cell Neurosci:科学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脑类器官技术来揭示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2025-01-21)
- 国度医保局:2024年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 (2025-01-21)
- 共济金额超500亿元!2024年职工医保团体账户省内共济3.71亿人次 (2025-01-21)
- 2025年全国医疗东西监视治理任务会议召开 (2025-01-21)
- 2024年我国跨省异地就医削减群众资金垫付1947亿元 (2025-01-21)
- 又有厅官落马!2025开年医药反腐受存眷 (2025-01-21)
- 为什么说危机时刻还得靠兄弟?最新SCI研究:在安逸时,雄性偏好与异性互动,但面临生存压力时,则更倾向与同性伙伴进行社交互动 (2025-01-18)
- 研究发展出自噬驱动的细胞膜蛋白靶向降解技术 (2025-01-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