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种饮品千万别混在一起喝!研究发现,或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 |
![]() |
来源:医诺维 2025-01-29 14:53
在青春期大量饮用酒精和能量饮料的混合饮料,可能会永久影响海马体的可塑性,导致认知受损、记忆受损和行为障碍等,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能量饮料、酒精似乎逐渐成为 牛马们 提神或解压的一种方式。为了追求 上头 感,一些人甚至尝试兑酒,例如酒精+能量饮料。尽管这种喝法很带劲,殊不知,它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
近年来,能量饮料的消费量急剧上升,尤其是在年轻人、青少年中,与此同时,将酒精和能量饮料混合饮用的青少年人数也在增长。
近日,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europharmacolog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Mixing energy drinks and alcohol during adolescence impairs brain function:A study of rat hippocampal plasticity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青少年时期将酒精和能量饮料混合饮用,可能会永久影响海马体的可塑性,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问题,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大鼠模型中,通过一系列行为测试、生理测试和脑部扫描,分析了酒精(EtOH)、能量饮料(ED)、酒精+能量饮料(AMED)对青少年大鼠模型中海马可塑性的长期影响。
根据饮用方案,研究人员将21天大的大鼠分为4组:
对照组:自来水;
酒精组:3.2 g/kg 20%的酒精,相当于70 kg体重人类饮用1.5-2杯含12 g酒精的饮料;
能量饮料组:本研究中使用的是红牛,2 CanEq/kg,相当于70 kg体重人类饮用2罐;
混合组:20%酒精与红牛混合。
在大鼠28到37天,每天进行一次喂食,在28-29、32-33和36-37天采用间歇性方案,喂食2天,停2天。在大鼠40(青春期)、60、90天(成年期)时,进行一系列测试评估。
结果发现:
在自发性运动活动方面,从青春期到成年期,能量饮料组的自发运动活动均较高,表明能量饮料对大鼠有长期的行为影响。
此外,在混合组中,酒精似乎能抵消能量饮料导致的过度活动,但是,对于人类的研究显示,能量饮料会导致酒精中毒的主观感知降低,而不能抵消酒精中毒的负面影响,让你不由自主 多喝 ,增加酒精中毒的风险。
在新物体识别方面,在大鼠40天时(青春期),能量饮料组的记忆表现更差,这可能部分归因于能量饮料带来的多动症导致的结果。而混合组没有差异,表明酒精和能量饮料同时存在可能抵消了能量饮料单独引起的负面影响。
在空间记忆方面,从青春期到成年期,只有酒精会损害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
在海马体可塑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在大鼠40天时(青春期),能量饮料组、混合组大鼠的长时程增强(LTP)显著增强,酒精组则没有。而在60和90天时(成年期),酒精组、能量饮料组、混合组大鼠的LTP显著下降。
这表明,在青春期饮用这些饮料,看似会出现短暂的益处,而实际上会导致海马体可塑性发生长期的变化,大脑能力实际上下降了。
酒精、能量饮料、混合饮用对海马体可塑性的影响
在BDNF和trkB水平方面,变化与海马体可塑性一致,在大鼠40天时(青春期),能量饮料组、混合组BDNF和trkB水平增加,相反,到60天,BDNF和trkB显著减少。
酒精、能量饮料、混合饮用对BDNF和trkB水平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在青春期饮用酒精和能量饮料的混合饮料,会在电生理和分子水平上导致海马体变化,并与行为改变有关,这种变化从青春期持续到成年期,永久影响海马体可塑性。
研究人员强调,尽管这项研究是在大鼠中进行的,这些结果仍需在人类研究中得到证实,但我们对酒精和能量饮料混合饮用的健康担忧是合理的。
综上,结果表明,在青春期大量饮用酒精和能量饮料的混合饮料,可能会永久影响海马体的可塑性,导致认知受损、记忆受损和行为障碍等,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科学家揭秘DNA损伤修复的幕后英雄,组蛋白H1去酰胺化或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2025-04-19)
- Nature:科学家揭示染色体端粒保护新机制——RAP1分子如何阻止端粒融合? (2025-04-19)
- 大阪世博会“再生”奇迹!Nat Commun:人类iPSC衍生原始巨噬细胞培养基,成为心脏病治疗“奇兵”,开启心肌再生新时代 (2025-04-18)
- 优化常见病药品准入机制 4岁患儿在沪胜利用药获救 (2025-04-18)
- AD: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改命!北大团队发现,健康生活方式对认知相关预期寿命的影响高于APOE基因型 (2025-04-18)
- Cell:当癌症遇上“祖传代码”——你的基因如何预置肿瘤的生存法则? (2025-04-17)
- Sci Adv:炎症或是机体慢性疼痛和抑郁症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5-04-17)
- 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2025年第一季度药品配送环境 (2025-04-17)
- Nature头条:上海交大顾磊磊团队开发AI眼镜,帮助盲人导航 (2025-04-17)
- Nature Methods:你的细胞核正在悄悄变形?颠覆认知的疾病机制革命 (2025-04-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