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脑肿瘤免疫治疗为何屡屡碰壁?研究人员破解髓系细胞“四副面孔” |
![]() |
脑癌免疫治疗的困境:90%患者无效的深层原因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被称为 神经外科的噩梦 这种生长在大脑深处的,每年夺去全球近20万人的生命。尽管免疫治疗在瘤、等领域取得突破,但对胶质瘤的有效率不足10%。该研究揭示了关键原因:肿瘤中占比高达50%的髓系细胞(Myeloid Cells)并非单纯的 免疫卫士 ,而是携带四套截然不同的基因程序,在免疫抑制和炎症反应间反复横跳。
单细胞测序数据显示,胶质瘤微环境中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巨噬细胞(Macrophage)等髓系细胞呈现惊人异质性。它们既可能分泌促炎因子招募T细胞,也可能通过清除补体蛋白(Complement Proteins)或劫持营养代谢通路,为肿瘤打造 铜墙铁壁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程序与细胞来源无关 无论是大脑原住民(小胶质细胞)还是从血液迁移来的单核细胞(Monocyte),都可能在肿瘤影响下启动相同程序。
免疫系统的 特洛伊木马 :髓系细胞的四套基因程序
通过整合85例胶质瘤患者的单细胞转录组(scRNA-seq)、染色质开放区域(Chromatin Accessibility)和空间转录组数据,研究团队发现了四套核心程序:
系统性炎症程序(Systemic Inflammatory Program)
特征基因:IL1B、TNF、CXCL8
功能:释放细胞因子招募免疫细胞,触发全身炎症反应
分布:所有肿瘤类型均存在,但易被肿瘤微环境逆转
小胶质炎症程序(Microglial Inflammatory Program)
特征基因:CXCR4、PDK4、P2RY13
功能:促进淋巴细胞浸润,与神经元互动维持脑部稳态
特异性:仅见于系统肿瘤
补体抑制程序(Complement Immunosuppressive Program)
特征基因:C1QA、VSIG4、CD163
功能:激活补体系统抑制T细胞,促进伤口修复样免疫抑制
临床关联: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治疗显著相关
清道夫抑制程序(Scavenger Immunosuppressive Program)
特征基因:MRC1(CD206)、MSR1(CD204)、LYVE1
功能:通过吞噬代谢废物、分泌RNASE1等抑制免疫反应
预后意义:高表达者总生存期缩短30%(P=0.04)
肿瘤的 地理学 :微环境如何塑造免疫细胞命运
空间转录组分析揭示了胶质瘤的 生态位地图 :
缺氧区:清道夫程序主导,巨噬细胞高表达CD206,与代谢废物共定位
血管区:补体程序活跃,C1QB+细胞包裹新生血管,阻断药物渗透
炎症区:系统性炎症与小胶质程序共存,形成免疫细胞 集散中心
有趣的是,血液来源的单核细胞一旦进入肿瘤,48小时内即可获得小胶质细胞的特征标记物(如TMEM119)。这种跨谱系可塑性(Plasticity)让髓系细胞像变色龙般适应不同微环境 例如在低氧环境下,AP-1转录因子驱动巨噬细胞从促炎表型转为免疫抑制状态。
类器官模型揭示治疗陷阱:激素为何适得其反?
研究团队构建患者来源的胶质瘤类器官(GBO),模拟临床场景发现:
地塞米松(Dex)在抑制水肿的同时,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GR)持续激活补体程序,即使停药两周,免疫抑制效应仍不可逆;
干扰素 (IFN )可部分逆转抑制性程序,但需穿透血脑屏障(BBB)的递送系统;
关键调控节点p300/CBP抑制剂(如GNE-781)能阻断AP-1通路,使清道夫程序表达降低60%;
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何许多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失败 患者在入组前接受的激素治疗,已使肿瘤微环境 预编程 为免疫荒漠。
临床启示录:四套程序的预后密码
对TCGA、GLASS等大型队列的再分析显示:
IDH突变型肿瘤中,小胶质程序占比达35%(vs.野生型15%),可能与2-羟基戊二酸代谢相关;
复发肿瘤中补体程序上升2.8倍,提示免疫抑制的累积效应;
清道夫程序高表达者对PD-1抑制剂应答率不足5%,但联合p300抑制剂可提升至40%(小鼠模型);
更惊人的是,空间关联分析发现T调节细胞(Treg)与补体程序细胞形成 免疫抑制同盟 ,而记忆T细胞则被隔离在缺氧区外。这种地理隔离为局部给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治疗新策略:靶向 程序 而非 细胞类型
基于上述发现,研究者提出三步走策略:
层面:通过CSF检测补体蛋白(如C1QB)或血浆外泌体中的CD206,预测免疫治疗敏感性
增敏阶段:使用p300抑制剂或IL-1 拮抗剂重塑髓系细胞表型
联合治疗:细胞搭载缺氧响应元件(HRE),靶向清道夫程序富集区域
目前,靶向VSIG4、CD47等免疫检查点的纳米药物已在灵长类实验中展现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联合放疗可激活 冷肿瘤 转为免疫热点。
未来:从胶质瘤到泛癌种的免疫调控蓝图
该研究的范式突破在于:首次证明免疫细胞功能由其执行的 程序 而非发育起源决定。这一发现不仅适用于胶质瘤 在、肺癌中,系统性炎症和补体程序同样主导免疫微环境。
随着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普及,未来可能实现 免疫程序图谱 的个体化绘制。例如,通过甲基化标记追踪髓系细胞的表型转换历史,或利用CRISPR筛选关键调控因子。
我们不再问 这些细胞是什么 ,而是 它们正在执行什么指令 这为精准免疫治疗打开了新维度。
胶质瘤的免疫微环境如同一部精密编排的交响乐,而髓系细胞是手握四份乐谱的指挥家。破解这些乐谱的转换规则,不仅关乎脑癌治疗的突破,更将重塑我们对肿瘤 免疫互作的认知。当研究人员的目光从 细胞身份 转向 程序逻辑 ,一场癌症治疗的范式革命正在悄然来临。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euron:陆军军医大学谌小维等发现了一种用于声音处理的平行的丘脑皮层回路 (2025-04-21)
- JAMA Psychiatry:艾司氯胺酮联合SNRI vs SSRI——哪种方案更优?5年真实世界研究揭秘 (2025-04-21)
- 餐桌上的隐形推手?Science:新研究揭示ω (2025-04-21)
- 我国充沛发扬西医药特点劣势,保证活动安康 (2025-04-21)
- 背靠背两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报道装配线生物合成酶的“即插即用”改造方法 (2025-04-21)
- 酸奶 vs 牛奶,喝错奶反而毁健康!超50万我国数据:每天多喝两杯牛奶,癌症、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而适量饮用酸奶可延缓衰老 (2025-04-21)
- 厉害了!超声波“遥控”CAR (2025-04-21)
- Nature:再生医学新突破!科学家成功利用人类多能性干细胞构建多区域肝脏类器官,为肝病治疗带来新曙光 (2025-04-21)
- Cancer Cell:刘明耀/杜冰团队全面综述CAR (2025-04-20)
- Nature:新研究表明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有潜力预防高风险的人群患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2025-04-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