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特殊的“分子胶水”,或能保护机体β细胞免于糖尿病相关损伤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3-06 11:53
本文研究不仅为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独特的化合物提供了研究基础,而且还展示了一种可替代的分子胶水新方法,其或能针对难以靶向作用的转录因子实现小分子控制。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是一种葡萄糖反应性转录因子,其具有两个主要的剪接异构体(splice isoforms): 和 ,在慢性和糖脂中毒中,ChREBP 所介导的ChREBP 的表达会激增,从而导致分泌胰岛素的 细胞去分化和死亡。14-3-3蛋白结合ChREBP 会导致细胞质的保留和转录活性的抑制,因此,这种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小分子介导稳定机制或许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 Molecular glues of the regulatory ChREBP/14-3-3 complex protect beta cells from glucolipotoxicity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Icahn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的一种新方法或能保护产生胰岛素的 细胞免受糖脂中毒(glucolipotoxicity)所带来的损害,糖脂中毒时一种与机体2型进展相关的有害疾病,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靶向作用 细胞的新型疗法。
对于患者而言,这一研究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疗法来保护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并潜在减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进展,从而减少的需求并改善机体长期的血糖控制;与当前主要控制血糖水平的疗法不同的是,这一方法能促进临床医生直接靶向作用 细胞的损失,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疾病治疗结局。研究者Liora S. Katz博士说道,这是我们在理解 细胞保护和预防糖尿病恶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而且我们首次证明,利用小分子来微调ChREBP的活性是可能的,这种方式或许具有重要的治疗应用价值。
目前全球有超过5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因胰岛素抵抗或 细胞功能衰竭所引起的机体血糖水平升高;在2型糖尿病中,机体长期暴露于高血糖和脂肪酸水平(糖脂中毒)下或许就会导致 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ChREBP是一种在调节机体葡萄糖代谢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的转录因子,其包括ChREBP 和ChREBP 两种亚型,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识别并开发出了称之为 分子胶水 (molecular glues)的小分子来增强胰腺 细胞中ChREBP 和14-3-3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14-3-3蛋白与ChREBP 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或能调控 细胞的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分子胶水就能增强14-3-3蛋白和ChREBP 的结合,ChREBP 能被14-3-3蛋白锚定到 细胞的细胞质中;在糖脂中毒的情况下,ChREBP 能进入到细胞核中并开始制造更多的ChREBP ,从而就会促使患者机体的 细胞失去功能甚至死亡。通过利用分子胶水来增强ChREBP 和14-3-3蛋白的结合,ChREBP 就从不会离开细胞质,也并不会进入到细胞核中,因此其就并不会制造出ChREBP 了。当在原代人类 细胞中进行测试时,这些分子胶水就能显著降低糖脂中毒的毒性效应,从而就能保留 细胞的功能和特性,这一研究发现代表了科学家们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转变,因为诸如ChREBP等转录因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药用的靶点,本文研究还强调了分子胶水在其它疾病中调节类似相互作用的广泛潜力。
研究者Donald K. Scott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一种保护糖尿病患者机体 细胞功能的全新策略,这一方法也能补充当前的糖尿病疗法并帮助预防患者机体糖尿病的进展。如今研究人员正在联合研究来优化并改进这些化合物,同时评估其临床转化的潜力,未来的研究将会重点优化用于治疗用途的分子胶水,并在临床前糖尿病模型中对其进行测试。
综上,本文研究不仅为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类独特的化合物提供了研究基础,而且还展示了一种可替代的分子胶水新方法,其或能针对难以靶向作用的转录因子实现小分子控制。(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Katz, L.S., Visser, E.J., Plitzko, K.F.et al..Nat Commun16, 2110 (2025). doi:10.1038/s41467-025-57241-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Immunity:哈工大黄志伟团队揭示γδ T细胞感知磷酸抗原激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5-05-09)
- "愈见幸运孚"伤口周 :孚诺医药以科普领航,推动伤口护理科学化 (2025-05-09)
- 《细胞》子刊:1/3中国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首医/疾控团队分析我国近30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老龄化是主动驱动因素 (2025-05-09)
- 合谋抬价发“国难财”,药企被重罚3.26亿元 (2025-05-09)
- Cancer Res:年龄相关的生物学改变或会促进机体肿瘤扩散 (2025-05-09)
- 新疆兵团“医保钱包”上线 完成跨省共济 (2025-05-09)
- 抗衰老公司NewLimit获1.3亿美元融资,硅谷亿万富翁创立,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延长人类健康寿命 (2025-05-09)
- 收到深圳海关缉私局通知,阿斯利康案尘埃落定? (2025-05-09)
- Sci Rep Gut Microbe: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大脑健康的神秘联系,科学家一探“益生菌鸡尾酒”疗法的奥秘 (2025-05-09)
- Science:颠覆认知!有丝分裂新模式——细胞“不变形”也能造就多样性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