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数字PCR临床大爆发,拐点将至

数字PCR临床大爆发,拐点将至

国内外种种迹象表明:数字PCR临床端大爆发,已是黎明前夜。这两年,黄工对数字PCR赛道略有关注。2023年6月,写了一篇文章《》。2024年8月,采访了一家数字PCR公司:。今天,重点探讨:数字PCR临床大爆发,何时将至?这个问题,或是产业端和临床端共同关心的。通过近3年的3篇文章,一览数字PCR赛道的发展历程。

里程碑式大并购

2025年2月中旬,Bio-Rad发布公告:以2.25亿美元现金收购Stilla的所有股权,外加5千万美元里程碑付款。2.75亿美元,合计超过20亿人民币,这个量级的交易规模,为25年来之最。

Stilla,2013年在法国巴黎成立,2025年被全资收购,独立存活了12年,也是全球数字PCR蓬勃发展的12年。目前,已发布3色、6色、7色数字PCR系统。2023年,发布全球首台7色荧光通道数字PCR一体机:Nio+,也是目前光学通道最多的一款产品,宽深高为:560*672*520mm。这款产品,还获得了当年的红点设计奖,颜值的确在线。7色荧光,包括FAM、YY、Atto550、ROX、Cy5、Cy5.5、DY-521-XL。2023年,完成2650万美元C轮融资;2021年,完成3130万欧元战略融资;2020年,完成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8 年,完成A轮融资1800万美元。历史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约7.3亿元人民币。

图片

Stilla数字PCR一体机:Nio+,图源:公司官网

12年来,Stilla在临床端的推动,特别是在癌症和液体活检研究、细胞和基因治疗、传染病检测方面,还是有诸多布局的:

(1)Atila BioSystems,合作肿瘤液体活检多重数字 PCR 试剂盒开发,针对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液体活检试剂盒,用于检测循环肿瘤 DNA(ctDNA)。

(2)ApexBio,合作液体活检检测试剂盒开发与商业化,用于检测 ctDNA 中的基因突变(如肿瘤相关突变),覆盖广泛的肿瘤适应症(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提供标准化、即用型检测方案。

(3)ID-Solutions,合作肿瘤学分子诊断试剂盒商业化,共同推出 IDENTIFY 试剂盒系列,用于肿瘤学中的数字 PCR 应用(如液体活检和实体瘤突变检测)。

(4)Niba Labs,合作基因治疗载体表征与检测开发,开发针对病毒载体(如 AAV)的高精度检测方案。

(5)Source BioScience,合作英国市场临床研究与诊断服务,结合 Source BioScience 的 NGS 和分子遗传学基础设施,支持生物制药企业进行病毒载体表征和临床研究。

(6)Eug ne Marquis 癌症中心,合作转移性乳腺癌液体活检检测开发,系统开发 31 重液体活检测试,检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ctDNA 中的 ESR1 和 PIK3CA 突变。

(7)Avantor ,美国市场分销,扩大产品范围,包括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制药质量控制、传染病和应用检测。

总结来看,为何选择Stilla,为何在2025年并购?或许有几个方面:一,Stilla的技术和产品,对BioRad现有产品组合是重要的补充,能完善不同类型、通量、场景的用户需求。二,Stilla在临床端的探索和推广,临床检测试剂的注册及商业化,与生物制药公司、癌症早筛公司的合作,有了许多实质进展。三,Stilla在全球各大区的分销渠道,特别是欧洲的渠道及学术影响力,也是重要因素。Qiagen已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立了围绕数字PCR的研发和推广的新基地。欧洲市场,必将是两大巨头角逐之地。

Bio-Rad此次收购,短期将巩固其在dPCR市场的技术领先性,长期可能引发三大趋势:技术融合:微流控、AI、CRISPR等技术交叉推动dPCR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市场分层:高端临床市场由巨头垄断,中小企业退守科研定制化服务和细分领域。监管收紧:FDA/CE对dPCR临床应用的审批标准趋严,缺乏合规能力的企业出局。经过25年的市场孕育,现在或已到达技术发展突破的奇点。

新的发展临界点

2024年9月2日,北京新羿生物, 人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 获NMPAⅢ类证,这是业内首个基于国产数字PCR平台开发的,用于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样本游离DNA中EGFR基因突变。

2025年1月10日,北京新羿生物,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 获NMPAⅢ类证。

2025年1月24日,杭州领航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数字 PCR 法) 获NMPAⅢ类证,用于血流感染诊断。

近半年,3款国产数字PCR临床试剂接连获批,拉开国内临床数字PCR应用的序幕。一般来说,一项IVD技术的成功商业化,需要经过技术孕育 资本催化 研发投入 注册报证 生产上市 凝聚共识 指南发布 项目定价 产品入院 试剂上量 销售回款等阶段。一款Ⅲ类试剂注册证,从立项到取证,一般需要3~5年,上百万的投入。

数字PCR,是一项拥有25年历史的新兴技术。1999年技术诞生,2006年全球第一台数字PCR仪器商业化:Biomark HD,2018年全球第一个临床试剂获FDA批准:Bio-Rad的BCR-ABL血癌检测试剂。2018年,也是数字PCR临床化的元年。也是在这一年,时任Bio-RadCEO 在JPM大会上提到, 获得液体活检IVD测试的监管许可是重中之重,预计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增长领域 。当时,BioRad的数字PCR业务收入中,一半来自科研市场,30%来自生物制药,仅有20%来自诊断和液体活检。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25年里,全球诞生了超过40家数字PCR企业,部分目前已被并购整合,进入BioRad、Qiagen、ThermoFisher、Roche的旗下。发布了超过70款产品,仪器的发展趋势,已逐步从分立式向一体机转变,从大型机向POCT转变,检测时间由十几个小时缩短至三五个小时,仪器成本也从两三百万人民币降低至二三十万甚至9.9万,检测试剂的价格也大幅下降。有超过200亿美元进入数字PCR赛道,或是股权投资,或是并购整合,为加速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贡献巨大。

2024年,海外数字PCR的临床应用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两大巨头的动作上:

Qiagen:专门针对血液肿瘤学和伴随诊断领域,推出临床数字PCR仪器QiAcuityDx,已获得CE认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批准,正在申报FDA,同时提交用于检测 BCR-ABL 融合基因的检测。该款系统,累计开发了3年半,有5个光学通道,约2小时出结果。定价约13万美元,约90万人民币,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推广。另外,还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设新基地,新基地将于 2026 年初启用,将覆盖 QIAstat-Dx 系统的整个价值链,该系统用于综合征检测,以确定疾病原因,尤其是在呼吸系统、胃肠道和脑膜炎/脑炎疾病领域。目前,Qiagen在不遗余力的做市场教育,构建数字PCR社区,举行网络研讨会,邀请KOL背书互动,同时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等。

Bio-Rad当然也没闲着,以1亿美元的规模领投一家结直肠癌早筛公司Geneoscopy的C轮,加速ColoSense 结直肠癌筛查商业化,可用于筛查 45 岁以上平均风险个体的结直肠癌和晚期腺瘤。虽然Bio-Rad的dPCR业务仍占科研领域的80%左右,但Geneoscopy、Biodesix和Oncocyte等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在Bio-Rad数字系统上标准化其检测服务。

另外,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和Tracer Biotechnologie联合开发平台,用于使用数字 PCR进行循环肿瘤 DNA 检测。今年起,或许会有非常多个数字PCR临床注册证获批,市场进入百花齐放新阶段。

爆发关键拐点预测

问了DeepSeek,数字PCR临床大爆发,何时将至?

它的回答是(未作删改,或有错误):

1. 爆发时间轴与关键里程碑

2025年:全自动dPCR仪器上市,首批肿瘤MRD检测IVD试剂获批(FDA/CE)。

2027年:单次检测成本降至30美元以下,NCCN指南推荐dPCR用于肺癌耐药监测。

2030年:全球dPCR临床市场规模突破50亿美元,在肿瘤、传染病领域替代30%的qPCR检测。

2. 爆发前提

仪器成本降至8万美元以下(当前高端机型50%价格),解决成本瓶颈;

自动化程度匹配qPCR(无需专职技术员操作),解决自动化瓶颈;

至少5项IVD检测进入医保报销目录,解决付费瓶颈。

3. 技术、政策和市场拐点

(1)技术拐点(2025-2027年)

全自动化系统普及:集成样本前处理的dPCR一体机(如罗氏Digital LightCycler)将操作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2小时。

成本下降50%:微流控芯片量产技术(如纳米压印)成熟,单次检测成本降至25美元以下。

(2)政策拐点(2026-2028年)

临床指南纳入:NCCN(美国)或CSCO(中国)指南将dPCR列为肿瘤耐药监测/复发预警的推荐方法。

LDTs政策松绑:美国CLIA实验室自建检测(LDTs)监管放宽,推动医院自研dPCR检测项目。

(3)市场拐点(2030年前后)

应用场景突破:早筛市场爆发:基于甲基化dPCR的泛癌种早筛产品(如Grail的Galleri后续版本)获批。居家检测试水:便携式dPCR(如Ustar Geniom RT)实现传染病超早期居家自测。医保覆盖启动:美国Medicare或中国医保将dPCR肿瘤检测项目纳入报销(如MRD监测)。

DeepSeek预测,你觉得合理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