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讨厌吃有苦味的食物吗?EJN:苦味基因TAS2R38不仅能决定苦味感知,还可能通过饮食行为和生理机制影响健康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6-19 14:37
TAS2R38基因不仅影响我们对苦味的感知,还可能在更广泛的健康领域发挥作用。要是说生活的苦不是你想不吃就能不吃,那食物的倒是可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食物的喜好千差万别,尤其是对苦味食物的接受度。你是否曾好奇,为什么有些人能轻松享受苦瓜、西兰花的苦味,而另一些人却对啤酒、红酒的涩味避之不及?这背后其实是苦味受体基因TAS2R38在悄悄发挥作用 TAS2R38基因是苦味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它在我们的味觉感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约75%的人能感知到PTC的苦味,但不同种族间存在差异。以往研究发现,TAS2R38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些食物的喜好,但具体关联尚不明确,且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此外,TAS2R38基因还可能在其他健康问题中发挥作用,例如与慢性病风险相关。然而,这些潜在联系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那么,TAS2R38基因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呢?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数据揭示了TAS2R38基因与饮食及健康结果之间的潜在关联,并探索其之间新的联系。
为了解开TAS2R38基因与饮食及健康之间的神秘联系,研究人员采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这一强大工具。研究样本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涵盖了445,779名欧洲血统个体,为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统计基础。
研究团队重点分析了TAS2R38基因的三个变异位点(rs713598、rs1726866和rs10246939),探索它们与139种食物喜好和29种食物摄入特征之间的关联。同时,为了全面了解TAS2R38基因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OpenGWAS、Open Targets和GWAS Atlas三个在线平台,搜索了该基因与多种健康结果之间的潜在联系。
揭示TAS2R38基因型和苯硫脲及丙硫氧嘧啶的味觉感知和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揭示了TAS2R38基因变异对饮食偏好的显著影响。苦味敏感等位基因携带者对某些苦味食物的偏好降低,例如辣根、咸味食物、葡萄柚和酒精(尤其是威士忌、红葡萄酒和烈酒)。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对这些食物和饮品敬而远之。有趣的是,这些等位基因携带者对黄瓜和甜瓜的偏好却有所增加,且茶的摄入量也有所上升。
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还发现了TAS2R38基因与健康结果之间的新关联。苦味敏感等位基因与肾功能受损的指标相关,例如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和尿液脯氨酸甜菜碱水平降低。此外,这些等位基因还与双相情感障碍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发现表明,TAS2R38基因的影响远超味觉感知,可能深入到肾脏功能和心理健康领域。
这项研究的亮点在于揭示了TAS2R38基因型与饮食行为及健康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识别这些关联,研究人员为未来的营养干预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了解个体的苦味感知基因型可能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从而优化健康结果。
然而,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样本主要来自欧洲血统个体,可能无法完全推广到其他人群。此外,饮食数据的收集依赖于问卷调查,可能存在回忆偏差。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为探索基因、饮食与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总之,TAS2R38基因不仅影响我们对苦味的感知,还可能在更广泛的健康领域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这一苦味受体基因如何塑造我们的饮食选择,并探索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力。(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Caroline Brito Nunes, Amanda Wei-Yin Lim, Quimbe Dy, et al. ,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5). DOI:10.1007/s00394-025-03718-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R:刷新认知!浙大团队首次发现,前列腺癌细胞竟能通过表达并分泌PD-1抑制抗肿瘤免疫 (2025-07-26)
- 罗氏2025H1:Phesgo增长55%,Polivy增长46%,中国区收入涨9% (2025-07-26)
- Cell子刊:CAR-T又攻克一种自身免疫病,成功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 (2025-07-26)
- Cancer Cell:中山大学徐瑞华团队发现,这种肠道细菌可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2025-07-26)
- Cell:新研究揭示运动通过促进肠道细菌产生甲酸,增强免疫疗法的抗癌疗效 (2025-07-25)
- Cell:新研究发现一类未知的RNA分子竟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2025-07-25)
- 血管里的“危险信号兵”!MedComm:颈动脉斑块小囊泡携特定微RNA揭示动脉硬化风险,助力精准判断斑块稳定性 (2025-07-25)
- Cell:肝脏通过全身信号反应驱动癌症恶病质 (2025-07-24)
- J Gen Physiol:蛋白cMyBP-C对维持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2025-07-24)
- 孔雀开屏:首都医科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子刊封面 (2025-07-2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